领导科学2023·6中外管理结果导向主张“从末到初”的思考规划路径,以预期目标追求为出发点进行前期策略、方法等的设计,在资源有限的情景下如此有的放矢地集中力量精准实施更能提升行动效率,也可减少过程中的偏差与误区。但若组织处于动态发展、持续变化的情景中,以固化、静态目标为行动出发点和决策起始点则不免失之偏颇,而造成组织规划与情景要求不匹配。在“重结果”的基本要求下,提升路径方法的灵活、契合性,实现过程与结果之间的“动静结合”,就是现代治理的新要求。[1]对于领导者而言,其所要实现的固然首先是预期结果追求的确定、稳固,但越是要减少误差干预,就越是要确保对事物本身认识更为精准。[2]结合动态开放的社会环境特点,在执行处理过程中尽可能地挖掘、探知事物的多元特点的过程,是一个动态推进、逐渐扩展与深入探索的过程,基于传统的线性思维而进行直线化、简单化的理论推导与预测,继而构筑整个路径模式将不再适用,根据外界因素调整变化而丰富思维视角、思考路线,构筑无边缘、立体化、非平面的非线性思考路径,将更能保证对事物多元特点的发现,最终提升结果追求的精准完成度。[3]一、结果导向下的常见管理偏差结果导向的优势显而易见——直观、明确,但其对于过程重要性的相对轻视也容易造成规划设计的偏差,领导者容易因为过度强调结局的效力性、价值性而变得功利化与简单化。一切以结果为重,所有行为策略的选择、实施都将建立在是否有助于追求最优结果的基础上,对与结果预期相关的直接因素倾注了大量精力,却忽略了可能隐藏于过程中的其他间接因素。在开放动态的社会环境中,网络型连接的日渐丰富已经使得部分间接因素可以对事物运行发展产生关键影响[4],当领导者基于结果导向而偏好直线化的线性思维方式时,其对于网络上其他间接因素的忽略将引致管理的严重偏离,不仅无益于预期结果的高效实现,反而可能用错力以致最终劳而无获。●王继威结果导向下非线性思维的价值与领导者的正向运用【摘要】非线性思维模式与结果导向的组合,其推行思路应是更高追求目标指引下,以执行过程中网络型关联度的强化而充分挖掘可能影响事物运行发展的一切不确定性因素,以提高事物精准认知度而提高预期目标实现的确定性。结果导向管理是方向设计,非线性思维是工具措施。可借力非线性思维的非平面特点破解认知分析局限,借力非线性思维的立体化特点破解路径分析偏差,借力非线性思维的无中心特点破解情境分析固化,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