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中国土壤与肥料2023(7)doi:10.11838/sfsc.1673-6257.22378秸秆配施膨润土对旱作农田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的影响张兰英,米俊珍*,刘景辉,赵宝平,崔雪梅,胡可欣(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9)摘要:为明确秸秆配施膨润土对旱作农田0~40cm土层土壤有机碳(SOC)、活性有机碳组分及其分配比例和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于2019—2021年在内蒙古清水河县一间房试验基地连续3年进行田间定位试验。分别设置不施膨润土和秸秆(CK)、单施秸秆(T1)、单施膨润土(T2)和秸秆配施膨润土(T3)4个处理。结果表明:土壤SOC及活性碳组分在年际间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除颗粒有机碳(POC)含量]的变化趋势,不同土层间表现为10~20cm>0~10cm>20~40cm;各处理均提高了0~40cm土层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含量,秸秆配施膨润土效果优于单施。与CK相比,在0~40cm土层,T3处理土壤SOC、可溶性有机碳(DOC)、易氧化有机碳(LOC)和POC3年平均提高了7.16%~9.63%、12.35%~18.05%、15.55%~41.97%和100.73%~127.90%,同时提高了不同土层DOC/SOC、LOC/SOC和POC/SOC以及土壤碳库管理指数;土壤SOC及各组分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以LOC相关系数最大,表明LOC可较好地反映出SOC的变化情况。可见,在旱作区采取秸秆配施膨润土措施能够显著提高土壤SOC及其活性组分含量以及碳库管理指数,对土壤肥力提升、质量改善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秸秆还田;膨润土;土壤有机碳;活性有机碳组分;碳库管理指数;旱作农田收稿日期:2022-06-21;录用日期:2022-07-24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160523);内蒙古自然基金项目(2020BS03005);内蒙古农业大学人才启动项目(NDYB2018-29);2020年研究生科研创新资助项目(DC2000002123)。作者简介:张兰英(1994-)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农牧交错区农作制与农业生态研究。E-mail:1477995692@qq.com。通讯作者:米俊珍,E-mail:mijunling1206@126.com。黄土高原是我国最大的干旱半干旱区,由于侵蚀和干旱的影响,该地区土壤质量严重退化,有机质含量仅在1%左右,极少达到1.5%[1-2],特别是目前生产中存在的重用地轻养地现象,更是对土壤质量构成了严重威胁,限制了旱作农业的发展,如何有效提升旱作区土壤质量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土壤有机碳是反映土壤质量状况的核心指标,但有机碳含量仅是矿化分解与合成的平衡产物,难以体现有机碳的转化速率和质量变化[3],而活性有机碳,包括可溶性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