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古诗文2024/04-38-基于“审美鉴赏与创造”的古诗词阅读教学研究◎江苏/马桂霞摘要:“审美鉴赏与创造”是语文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之一。古诗词阅读是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的重要形式。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选编了大量古诗词,占据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有效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古诗词阅读教学中,引入语言运用情境,创设鉴赏任务,开展创造性活动,探究古诗词的内涵与情思。关键词:审美鉴赏;审美创造;古诗词阅读教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积极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积累和感知语言材料,形成语言经验,提升审美创造能力。”其中,“审美鉴赏与创造”是语文学习的关键要求,是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必经之路。在教学中,部分教师错误地将“审美鉴赏与创造”简单理解为“鉴赏美”“创造美”,脱离了审美情境,造成了教学目标与任务的偏差。那么,何为“审美鉴赏与创造”呢?怎样教会学生进行“审美鉴赏与创造”?基于此,笔者从“审美鉴赏与创造”的本质出发,围绕古诗词的文体特质,着力从怎么做的层面,聚焦“审美鉴赏与创造”下古诗词教学活动,建构“感知——鉴赏——运用”的学习模式,形成“输入——萃取——输出”的学习品质。一、抓住审美要素,输入审美感知情境“审美鉴赏与创造”是指学生依据文本的原貌,寻觅审美要素,进行审美体验,形成审美意识和情趣的过程。其中,挖掘审美因子是有效进行“审美鉴赏与创造”的前提。在古诗词教学中,努力挑选最佳、最独特的突破口,挖掘文本的审美因子,积极编入自己的语言经验中,形成积极的审美体验。首先,紧扣文体特质,挖掘审美因子。“审美”是以阅读理解为基础,对文本(客观事物)的美的属性进行能动的感知和反应。文本特质是有效挖掘审美因子的基础,是进行再创造的核心。古诗词以其凝练的语言,丰富的意象等呈现出独特的美学特征。在古诗词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紧扣单篇文本特质,挖掘文本潜在的规则、流动的“意脉”、显性的层次等审美因子,进行从表层到深层、从内容到形式的审美认知过程。比如,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选取了《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等四首古诗词,旨在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紧扣古诗词共同特点,如意境之美、意脉流动、语言凝练、情景交融等,激发学生热爱美、热爱自然的情怀。以《观沧海》为例,这首诗为四言古诗,教师可从音韵、节奏入手,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