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视点2024/04-11-高中语文情境表演教学模式的有效策略◎河南/李乾忠摘要:新课改后,情境表演这一教学方法被广泛运用于阅读教学当中。但因教师对其认识不足导致过于追求课堂热闹,忽视了教学本质。结合教学实践,从情境表演课堂实际情况出发,通过梳理分析,以期使教师对情境表演有较为全面地认识,从而提高情境表演在阅读教学中的辅助作用。关键词:课堂教学;情境表演;教学策略“语文学科素养”由《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提出,指的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品质。核心素养所涉及的“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对教学的启示之一就是在课堂中运用情境表演来获得更好的教学成效。情境表演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依据自己的理解体会,将课文中人物的对话或者是故事的部分情节用言语、动作、神情等手段形象地表现出来的活动。情境表演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成为角色,即站在该角色的身份立场,表达观点;一种是扮演角色,即还原某一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将文本内容演绎出来,使得文字立体化、直观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语文课堂也因为情境表演的加入变得活跃起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有了明显提高。相比过去沉闷的“一言堂”,语文课堂气氛的确有了明显改观。但是情境表演教学模式也存在硬伤,正如肖培东老师所说,“为追求课堂效果,往往只关注表面的、看得见的热闹,想方设法让整堂课轰轰烈烈、热热闹闹”,却很少“去思考教学需不需要,是不是教学重点”。因此,教师在开展情境表演的教学时,可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情境表演要关注真实教师在设置情境表演时,首要就是关注真实。真实指向的是对于文本的深层解读,是有利于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感知和深刻理解的。例如,在教学《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时,有的教师要求学生思考“文中五个人谁是中心人物?”在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后,就要上》为例。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的《一个消逝了的山村》也是冯至的散文,虽然小说、散文文体有差别,但是这两篇文本都是冯至迁居昆明杨家山林场茅屋的那段时间里完成的,都体现了冯至诗意盎然的创作特点。就阅读积累而言,学生读《涉江采芙蓉》就一定要想到《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其中“江水”和“银河”在外形相似之上又多了几分隔绝天下有情人的残酷。以组文为基础,以研读、评议、构建为核心,以迁移为导向,群文阅读教学要能入乎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