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Feb.2024第46卷第1期JournalofYan’anUniversity(SocialSciencesEdition)Vol46No1高等院校核心素养教育实践探析魏莘欣(长安大学材料学院ꎬ陕西西安710061)摘要:核心素养是21世纪教育学界倡导的现代大学教育新概念ꎬ但是这一新概念仅仅达及一般的理论抽象ꎬ尚未上升到科学的具体ꎮ大学核心素养教育实践的具体性有二:核心素养概念的具体性与核心素养具体概念应用于大学教育实践的具体性ꎬ其实质是人的共通道德与其特殊才能的辩证统一ꎮ将核心素养的科学概念正确地运用于培养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实践ꎬ便形成核心素养教育实践的特殊性和具体性ꎬ其普遍性实践原则是立德树人德为首的原则、以才立德才为辅的原则以及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的互补性原则ꎮ关键词:高等院校ꎻ核心素养ꎻ教育实践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9975(2024)01-0123-06收稿日期:2023-08-26作者简介:魏莘欣(1988—)ꎬ女ꎬ陕西横山人ꎬ长安大学材料学院助理研究员ꎮ1997年世界经合组织(OECD)启动了“素养的界定与遴选:理论和概念基础(DefinitionandSelectionofCompetencies:TheoreticalandConceptualFoundationsꎬ简称DeSeCo)”研究项目ꎮ这一研究延伸到教育领域ꎬ在教育学界形成“核心素养”新概念ꎮ“核心素养”是21世纪个人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应该具备的关键能力和人格品质ꎮ这一概念的提出为新世纪的中国教育ꎬ尤其是中国现代大学教育提出了新课题、新任务ꎬ同时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赞同和重视ꎬ美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多国都曾组织专家、学者对人的核心素养进行研究ꎮ我国在2018年公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ꎬ但学术界普遍认为ꎬ此次提出的核心素养与国外相比ꎬ其概念过于宽泛ꎬ流于空泛的一般抽象ꎬ缺乏针对性ꎮ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包括全面发展和自由发展两个方面或两个阶段)的基本要义ꎬ在自由发展这一阶段ꎬ由于人的禀赋的特长和社会需求的多样性ꎬ人便有所选择、有所侧重地发展自身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才能ꎬ于是形成个人特有的核心素养ꎻ与此同时ꎬ社会对核心素养的需求也表现出多样性和差异性ꎬ这就必然要求高等教育应充分发展多学科、多层次的专业教育ꎬ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