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美学视域下中小学校长工作艺术的提升路径卢洁雯,谢念湘*(黑龙江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80)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追求美,是人的本能,更是激发人类智慧不断发展的永恒力量。教育美学建立在审美教育心理的基础上,符合教育发展的规律,而中小学校长在教育美学视域下,围绕师生的审美需求和审美特点,将美学和教育心理学等有关知识落实到工作实践中,能够有的放矢地开展审美化领导和管理。现阶段,教育美学视域下的中小学校长工作不仅是一门学问,还是一种艺术。既然它是一门艺术,那么就具备一定的价值。钱学森说过:“领导干部真正运用的不只是领导科学,而是领导科学的艺术。”[1]中小学校长工作艺术的价值表现为管理的科学性与人文性,特别强调管理手段给教育对象带来的愉悦感和满足感。这说明艺术价值从审美角度对中小学校长工作形成了独特的评价维度,使大众对中小学校长工作有了更加直观的了解。以艺术眼光来“欣赏”中小学校长的“劳动”,有助于中小学校长在进行管理时更注重感性、伦理等情感因素,避免因过分强调对校长权威、规章制度的遵从而导致上下级心理契约的破裂与违背[2],最终导致学校管理工作的被动机械等不良后果。教育美学视域下,中小学校长的工作艺术离不开支撑其发展的力量之源,而探寻校长工作艺术的提升路径,有助于校长拓展教育管理工作的视角,从而使校长工作更契合以人为本的育人目标。一、中小学校长工作艺术的价值意蕴(一)人际管理艺术有利于提高教师职业幸福感1.人文关怀使教师心理愉悦。现代教育体系中,中小学校长与教师的交际活动日趋频繁与多元化,且人际关系随着教师的工作性质而不断拓展。校长与教师之间既有上下级的关系,同时还是一种有着共同政治目标的战友关系,从人格上看,这是一种平等关系,这种关系不仅对教育工作有着积极影响,而且对于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在学校内部开展管理工作时,校长工作的实践路径离不开教育美学视野对其工作艺术性的要求,即注重人文管理,为教师营造富有安全感和愉悦感的生态环境,它不仅能使教师在心理上感到安全,而且能够避免校长与教师之间形成对立关系,提高教师和校长交流的频率,互相拆除内心的防御屏障,使教师沉浸在融洽的氛围中,体会这份神圣职业给自己带来的满足和快乐。2.环境包容使教师情绪稳定。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是指伴随教师对职业、教育教学活动和从业受益的认识、评价而产生的以积极体验为主导的较稳定的情感体验[3]。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