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教学教育与装备研究2023年第10期教学数字化转型下逻辑推理素养培养策略研究———以初中几何为例巩江源郝建江摘要:教育数字化的基础是教学数字化。初中是培养逻辑推理素养的关键期。借鉴心理逻辑理论、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揭示了初中生逻辑推理素养形成的心理机制,提出了技术支持下的初中数学逻辑推理素养培养策略,并开展两轮教学实践。研究结果表明,此策略能有效提高学生逻辑推理素养,且为教学数字化转型下的核心素养培养提供新视角。关键词:技术赋能;逻辑推理素养;心理机制;数学思维;教学数字化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巩江源,甘肃省兰州市甘肃弘毅绿地实验学校,教师;郝建江,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本文为2022年度甘肃省教育科研成果培育项目“基于‘云上学校’的乡村教育资源配置模式构建研究”(课题批准号:GS[2022]GHBPYQ02)项目研究成果。2023年5月,教育部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的通知,提出“推进数字化赋能教学质量提升”重点任务,强调数字化技术要满足“促进教学更好地适应知识创新、素养形成发展等新要求”[1]。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是教学数字化转型,教学数字化是指将数字化技术融合到教学的各个层面和环节,创新变革教学要素及其关系[2]。课堂是教学数字化主阵地,其学科课程教学目标必然是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以数学学科为例,逻辑推理素养是六大核心素养之一。现今各类数字化技术辅助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已非常丰富,如相关研究指出,动态几何画板能促进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发散思维等[3]。但是,传统的数字化技术提升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作用体现在创设学习环境、表征知识结构、辅助训练问题解决等方面,已无法满足课堂数字化教学、学生数字化学习以及高阶核心素养目标达成的新需求。认知发展具有阶段性,初中是逻辑推理素养培养的关键期。因此,本研究深入探究初中生逻辑推理素养形成的心理机制,系统阐释心理机制原理,基于心理机制设计技术支持下的逻辑推理素养培养策略,并在教学实践中验证策略、提炼策略理论,为教师和研究者提供教学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逻辑推理素养培养新视角。一、文献综述(一)心理逻辑学心理逻辑学(psycho-logic)是由著名瑞士心理学家、哲学家让·皮亚杰(JeanPiaget)创立,属于心理学研究领域。皮亚杰提出了儿童的四个认知发展阶段,其中三个认知阶段都以“运算”命名,因为“运算”正是心理逻辑核心机制,运算内容则是借助形式化数理逻辑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