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A·(时政)·职业幸福感是个体在从事职业活动中的幸福体验,这种幸福体验既来自同事领导对其职业能力的认可、服务对象对其职业成效的肯定和社会对其职业行为的评价,更来自从业者个体的自我社会认知以及自我的职业期待与职业业绩之间的契合。职业幸福感直接影响个体的生活幸福指数,也间接影响个体的未来职业发展。教师从事人的教育工作,生命关怀是教师职业的核心,使人幸福是生命关怀的最终目的。教师职业幸福感是“生命在教育中的诗意栖居”的基石,追求学生生命的幸福,追求教师生命的幸福,创造师生共同的幸福生活,是幸福教育的真谛所在,也是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完美表现。探讨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因素,找寻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策略,对于教师和学生,乃至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因素审视现实,教师的职业压力日益增大,教师的职业倦怠正在悄然蔓延,职业幸福似乎正在远离教师生活世界。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薪资待遇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产生于生活需要。追求物质财富是劳动原初的动力,也是职业幸福的基础。没有基本的物质财富为基础,柏拉图式的“职业幸福”只能是一种不切实际的理想。近年来,随着党和国家对教育的重视,教师的薪资待遇得到了保障,并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教师职业与其他职业相比,其刚性的社会保障使得教师这一职业受到了社会青睐,这一变化可从师范院校日益成为考生的热门和教师编制受到大学毕业生的追捧中窥见。现在的问题是,教师薪资待遇城乡之间呈现倒挂现象,在乡村振兴的配套政策下,乡村教师薪资收入提高,部分地区乡村教师薪资收入比城市教师高。另一方面,大规模学校的福利待遇比小规模学校的福利待遇好。研究发现,中等收入是教师职业幸福感的临界值。如何提高城市教师、小规模学校教师的薪资待遇,需要配套政策予以保障,才能保障全体教师的薪资待遇处于中等收入水平。(二)工作强度工作强度是教师在从教过程中耗费的时间、精力等因素带给教师的压力感。研究表明,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对教育行业的要求呈现高期待、高要求的态势,教师的工作强度、工作压力均呈增高、增大趋势。一方面,随着课后服务的全面施行,教师的工作时间变长,工作、家庭难以兼顾。另一方面,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业务提升压力增大。此外,还有不少社会性事务被纳入教师职业范畴,模糊了教师作为“从事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