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与饲料2024年第4期浅析生猪粪污资源化利用之“猪-沼-果”种养结合模式邓飞龙1,胡虹2,苏子剑3,陈崴1,杨国生41.福建省仙游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福建仙游351200;2.福建省仙游县度尾畜牧兽医技术服务站,福建仙游351200;3.福建省仙游县动物卫生监督所,福建仙游351200;4.福建省仙游县游洋畜牧兽医技术服务站,福建仙游351200摘要为了使生猪粪污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笔者采用实地走访、座谈交流、调查问卷、查阅资料、结果研讨等方式,了解了福建南方LK生猪养殖场“猪-沼-果”处理模式及周边养猪场粪污资源化利用情况,介绍了“猪-沼-果”生态养殖模式的工艺流程,分析了“猪-沼-果”处理模式的优缺点等。“猪-沼-果”处理模式是较为实用的粪污处理模式,相较发酵床等处理模式,具有操作简便、经济价值高等优点,但也存在消纳地不足、易漏排污染环境等缺点,需要从业者及政府部门监管与指导人员共同努力解决问题。关键词生猪养殖;“猪-沼-果”模式;资源化利用;种养结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业的发展趋势,经历了快速恢复阶段、产量扩充阶段、转型发展阶段和生态养殖4个阶段[1]。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生猪规模养殖场逐渐融入绿水青山之中,生猪粪污处理也逐渐从污染治理,提升到粪污资源化利用层次,其中“猪-沼-果”生态养殖模式便是生猪养殖粪污处理的重要模式。笔者对南方某猪场及其周边养猪场粪污资源化利用情况展开了调查,分析了其“猪-沼-果”生态养殖模式的工艺流程和优缺点,以供参考。1基本情况笔者调查的生猪规模养殖场(简称LK猪场,下同)生产区占地面积约1.67hm2,常年存栏生猪近2500头,位于福建省东南部某县,地处戴云山山脉东南坡,地形由山地、丘陵和河谷盆地组成,属于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所处乡镇的生猪养殖主要以中小型规模养殖为主。据当地兽医部门统计,2023年全镇有13个规模化生猪养殖场,存栏生猪约3.6万头,占全镇畜禽养殖总量的80%以上,全年规模养殖场的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率达到96%以上,规模养殖场的粪污处理设施设备配套率达到100%。为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时代发展理念,落实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目标,实现粪污资源化利用。LK猪场积极参加资源化利用升级改造,采用“猪-沼-果”生态养殖模式处理该场粪污,并增设1台30m³固体粪污发酵罐。将养殖场产生的粪污经过科学有效的处理,成为一种可以被利用的资源[2]。2“猪-沼-果”模式工作思路与开展“猪-沼-果”生态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