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ychology:TechniquesandApplications心理技术与应用2024,Vol.12,No.5,273-2822731引言长期以来,青少年外化问题行为受到发展心理学和病理学领域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常淑敏等,2019)。外化问题是由于个体控制不足导致对外部环境作出消极反应的一种外显行为,包括多动、挑衅、偷窃、撒谎、逃学、攻击等(Achenbachetal.,1987)。初中阶段是青少年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生理成熟与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致使初中生的外化问题显著增多(杨静慧,2023)。研究发现,约60%的青少年在青春期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问题行为(VanHeeletal.,2020)。外化问题给初中生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如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Lee&Stone,2012),以及学业成绩不佳、社会不适应等不良表现(Ganesanetal.,2021)。因此,探讨初中生外化问题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十分必要。本研究将在暴力循环假设和一般压力理论的基础上,以防治校园欺凌为背景,结合个体认知因素(情绪调节策略)以及学校环境因素(同伴关系),考察初中生外化问题行为的作用机制,以期减少初中生的外化问题行为。1.1欺凌受害对外化问题的影响外化问题的产生与个体遭受的负性生活事件有很大关系(代维祝等,2010)。欺凌受害作为初中生面临的重要压力事件,是其中不容忽视的一方面。欺凌受害是指个体反复遭受力量欺凌受害对初中生外化问题的影响:一项短期追踪研究刘晨旭赵献梓(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石家庄050010)摘要基于暴力循环假设和一般压力理论,探讨欺凌受害对初中生外化问题的纵向影响及作用机制。使用特拉华欺凌受害量表-学生卷、长处与困难问卷-学生卷、青少年情绪调节量表和儿童青少年同伴关系量表对河北省962名初中生进行间隔半年的两次问卷调查(有效问卷数分别为920和858)。结果发现:初中生早期欺凌受害经历不仅会直接影响其后期的外化问题行为,还会通过同伴关系的纵向单独中介作用以及表达抑制和同伴关系的纵向链式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后期的外化问题。该研究揭示了欺凌受害影响外化问题的作用机制,对减少初中生外化问题具有一定意义。关键词欺凌受害;外化问题;情绪调节策略;同伴关系分类号B842DOI:10.16842/j.cnki.issn2095-5588.2024.05.002基金项目: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HB22JY039)。通讯作者:赵献梓,E-mail:zhaoxianzi@hebtu.edu.cn27412卷心理技术与应用较强同伴的故意伤害(Olweus,1994)。暴力循环假设指出欺凌受害者对欺凌行为的观察与效仿,是个体后期出现攻击、违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