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024年1月(总第253期)英语广场收稿日期:2023-2-15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视角下《孔雀东南飞》英译本比较□陈超苏娟[摘要]20世纪80年代女性主义与翻译研究相结合,产生了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强调译文并非从属于原文,译文与原文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强调译者主体性。《孔雀东南飞》作为中国古代长篇叙事诗,与《木兰辞》合称为“乐府双璧”,蕴含了丰富的女性主义意识。本文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出发对《孔雀东南飞》的三个英译本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了女性主义翻译策略在译文中的运用及其效果,展现了女性主义翻译策略在中国古代诗歌外译中的优势。[关键词]《孔雀东南飞》;英译;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6167(2024)01-0003-04作者简介:陈超,山东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外语教学。苏娟,山东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英语笔译。1研究背景《孔雀东南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全文365行,每行5个字,描写了焦仲卿和刘兰芝之间悲惨的爱情故事。诗中刘兰芝面对婆婆的嫌弃、父兄的逼迫,没有乞求哀怜,而是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来捍卫自己的爱情。该诗歌女性主义色彩浓厚。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是女性主义与翻译研究相结合的产物。该理论强调译者对文本的干预,对于女性主义色彩鲜明的文本翻译意义很大。迄今为止,《孔雀东南飞》已经有13个英译版本,译者多为汉学家、翻译家、诗人、教育家等。本文选取了三位译者的英译本,分别是阿瑟·韦利(Waley,1984)的译本(简称韦利译本)、杨宪益和戴乃迭(2001)的译本(简称杨戴译本)以及赵彦春(2007)的译本(简称赵译本),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出发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女性主义意识在翻译实践中的重要意义,以期促进中国古代长篇叙事诗的英译。2女性主义翻译理论2.1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渊源传统翻译理论认为译文从属于原文,正如社会中女性附庸于男性一样。17世纪法国翻译家梅纳日有一句名言“Lesbellesinfidels”,意思是“不忠的美人”,实际上这句话表明了当时翻译界的一种普遍的观点,即“翻译就像女人一样,美的译文往往就不忠实”(Simon,1996:89)。随着女权运动的开展,妇女权利逐渐提高,部分妇女提出了争取两性平等、扩大妇女发言权以提高妇女地位的口号。另外,20世纪70年代以来,翻译学发生了文化转向。在此背景下,女性主义与翻译研究相结合,产生了女性主义翻译理论。雪莉·西蒙、路易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