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学生发展┆五育并举农村寄宿制学校外来务工随迁子女德育策略刘光珍(金昌市金川区宁远中学,甘肃金昌737106)【摘要】随着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提出,德育成为各个阶段学校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广大的农村地区,随着外来务工人员的增多,随迁子女的教育成为需要关注的问题。因此,在农村地区的寄宿制学校教学中,教师应充分结合学校内外来务工随迁子女的现状,对随迁子女的德育给予有效的关注,通过营造和谐德育环境、强化德育管理、优化德育模式、完善德育评价机制,进一步增强随迁子女的归属感,促进随迁子女身心的健康成长。【关键词】农村地区;寄宿制学校;外来务工随迁子女;德育【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24)02-0101-03【DOI】10.16550/j.cnki.issn.2095-9214.2024.02.032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振兴乡村政策的落地,很多地方的农村结合当地的优势,探索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径,使农村经济获得了更为蓬勃的发展。在这种形势下,农村地区迎来了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其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也成了农村寄宿制学校亟须解决的问题。其中,德育作为外来务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中的重点,应得到农村寄宿制学校教师的广泛关注。农村寄宿制学校教师应通过多元化德育策略的探究与实施,提升外来务工随迁子女的道德思想水平,助力和谐、美丽乡村的建设。一、农村寄宿制学校外来务工随迁子女开展德育的必要性(一)初中阶段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然途径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渴望摆脱家长及教师的管束,但同时他们思想片面、行事冲动,若没有家长、教师的引导,很容易步入歧途。由此可见,初中阶段学生德育的开展至关重要。而初中阶段的外来务工随迁子女,也具有初中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这就需要农村寄宿制学校加强初中阶段外来务工随迁子女的德育,帮助其顺利地度过青春期。(二)优化外来务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的必然方法农村寄宿制学校中的外来务工随迁子女,由于父母自身文化水平较低,再加上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与成长,更容易受到德育方面问题的困扰。因此,在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教育、管理中,教师应更加注重外来务工随迁子女的德育工作,并结合这些孩子的具体情况和心理状态,来具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策略的多元化探究,在进一步提升德育效率的同时,促进外来务工随迁子女身心的健康成长与发展。(三)构建和谐、美丽乡村的必然结果在对和谐、美丽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