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医药前沿2024年4月第14卷第11期综合医学某县基层医院2021—2022年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及应对措施李明(利津县市场监管事务服务中心山东东营257400)【摘要】目的:探讨某县基层医院2021—2022年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及应对措施。方法:采取计算机随机抽样方法抽取2021年3月—2022年12月利津县市场监管事务服务中心纳入本地区6家基层医院发生的80例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对这些不良反应涉及的药品种类、受损器官与部位进行统计,总结监测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应对措施。结果:常见药品不良反应种类包括解热镇痛药物、抗肿瘤药物、止血药物、祛痰药物等;药品不良反应中,常见的受损器官与部位包括皮肤、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结论:药品不良反应涉及药品种类与受损脏器系统较多,建议药品监管部门加强药品监测,提高监督力度,控制药品不良反应事件,促进临床安全用药。【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监管部门;措施【中图分类号】R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24)11-0144-03随着近些年来医药行业的发展革新,各类新兴药品应运而生,药品使用频率逐渐升高。药品具备疾病预防与治疗的作用,能够帮助患者改善临床症状、解除身心痛苦、提高生活质量,但其应用存在一定的风险性[1]。随着我国药学事业的飞速发展,疾病治疗方法的选择越来越多,药品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也可能伴随不良反应,给药后可能使患者出现某些躯体反应,对其身体健康造成影响[2]。某些药品的不良反应较轻微,不足以引起患者的重视,而某些药品使用后,可能会发生较明显的不良反应,对患者造成较大影响[3]。为了进一步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性,促进临床合理用药,药品监管部门应充分发挥职责,秉持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进一步加强监管力度,分析药品不良反应类型、涉及的脏器与症状等,综合监测不良反应事件发生情况。为此,本研究对利津县80例药品不良反应事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详情阐述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采取计算机随机抽样方法抽取2021年3月—2022年12月利津县市场监管事务服务中心纳入本地区6家基层医院发生的80例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男性42例,女性38例;年龄20~78岁,平均年龄(51.23±5.63)岁。1.2方法(1)严格依照《药品不良反应严重程度分级评分标准的制定及药品不良反应严重度指数的应用》[4]中的药品不良反应严重程度分级评分标准,对纳入的80例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