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CAMPUS教学纵横45《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信息科技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项目式学习是一种将学生视作学习主体,让“学”与“教”之间保持协调关系,在拓宽教师育人渠道的同时,帮助学生打造更广袤的学习空间的学习方法。积极将项目式教学法引进初中信息科技课堂,对于优化教学品质颇有助益。一、注重融合课程教育,助力教学统整发展将项目式学习方法应用于教学,保障信息科技课程的育人成效,就必须让学生作为主体参与到项目情境之中,结合项目主旨及任务流程,去解决实际问题。传统的信息科技授课中,教师所应用的项目式教学模式效果并不理想,分析发现预设项目本质上是“假项目”,导致学生解决的问题也是“假问题”,即问题与学生的日常“脱轨”,这无形中增加了学生对知识理解的难度,也就导致学生很难正确运用所学。为了在初中信息科技课堂上将主体地位还给学生,应该让学生担任项目的责任人,教师仅是点拨学生对项目形式做进一步拓展,这样更利于学生与项目主题之间建立生活化的关联,同时可结合跨学科主题,进一步拓宽项目资源,让初中生在项目中学会融合多学科展开学习。以“认识演示文稿”的教学为例,教师就可采取多学科融合教学模式助力项目式教学成效提升,让学生锻炼信息处理和科技应用能力,优化学科素养,满足多学科融合学习需求。在具体授课中,教师可先教学生以语文学习视角立足,对李白的诗歌加以分析,了解诗歌思想及创作背景。随后,将美术元素融入项目任务中,用于丰富画面绘制,也可融合信息技术中涉及的“获取和加工图片”知识点,利用互联网等渠道,收集完成本项目所需的信息及资料,将李白诗歌中所传递和表达的意境呈现在演示文稿中,并为文稿配以契合主题的背景音乐。例如,制作《静夜思》的演示文稿时,学生需先了解该首诗歌具体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认清诗歌主旨是“作者思念故乡”,所以应将“思念故乡”作为典型图像,并将作者眼中凝视的“皎洁的月光”倒映出来。项目的收尾阶段,教师可点拨学生将《故乡的原风景》设置为项目的背景音乐,进一步提升演示文稿的完整度。整体分析,在初中信息科技课程项目式教学过程中,将跨学科理念充分引进课堂,更利于项目的搭建和完善,促进学生面向多领域不断提升个人信息科技操作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