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影像研究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4年4月第8卷第7期老年人颈动脉易损斑块的超声特征分析及临床价值评估殷彤,唐姗,李宁,孙川,张树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超声科河北唐山063000)【摘要】目的:探讨二维超声联合超微血管成像(SMI)技术评估老年人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2月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行超声检查发现颈动脉斑块的老年患者119例,分为易损斑块组(66例)和非易损斑块组(53例),均行二维超声和SMI检查,比较两组患者颈动脉斑块的超声特征差异,并分析不同方法对老年患者颈动脉易损斑块的诊断价值。结果:两组间体质量指数、吸烟构成比、脉压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斑块最大厚径、位置、表面情况、内部有无强回声、内部强回声数量、SMI新生血管级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衡BMI、吸烟构成比、脉压差因素后分析,除内部有无强回声外,两组间上述其他参数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最大厚径、位置、表面情况、内部强回声数量、SMI新生血管级别及多参数联合预测老年人颈动脉易损斑块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均>0.7,其中多参数联合评估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933,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90%和88.70%。结论:运用二维超声联合SMI技术评估老年人颈动脉斑块的易损性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超声特征;超微血管成像技术【中图分类号】R4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3807(2024)07-0035-05《中国卒中报告2019(中文版)》表明,我国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是缺血性脑卒中[1]。近年来有文献显示,卒中风险的最佳预测指标已由颈动脉狭窄程度评估转向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易损性评估,卒中发生的风险与颈动脉斑块的易损性明显相关[2]。年龄的增加是颈动脉斑块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3-4],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故需要引起临床特别的关注并密切监测其变化。本文将运用二维超声联合超微血管成像(superbmicrovascularimaging,SMI)技术无创、便捷、准确地综合分析老年人群颈动脉易损斑块的超声特征,旨在为临床提供数据参考,及早辨别出近6个月即将发生脑血管事件的风险斑块,早期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应临床干预,降低死亡率。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1年6月—2022年2月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行颈动脉超声发现斑块且斑块厚度≥0.25cm的老年患者119例,患者年龄60~87岁,平均(66.53±5.03)岁。依据近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