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乐器学堂佳作赏评Instru浅析金湘民族交响曲《塔克拉玛干掠影》白的创作设计以第二乐章《漠楼》为例文雷岚屹摘要:1985年,金湘创作的《塔克拉玛干掠影》(又名《塔曲》)是我国大型民族管弦乐的经典代表作之一,这也是金湘的第一部大型民族管弦乐作品。这是一首反映金湘在新疆生活20年的大型乐曲,以自身经历设想的一部遭遇离别的悲痛,反映人间落寞的时代悲哀,金湘以客体塔克拉玛干沙漠为陈述对象,塔克拉玛干是他的一生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一首运用现代技法与民间元素结合的乐曲。《塔曲》的诞生为中国民族管弦乐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关键词:民间素材主题发展音响设计塔克拉玛干是我国第一,世界第二大沙漠,位于新疆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腹部,面积达到37万平方千米,“塔克拉玛干”维吾尔语意为“进得去出不来”。区域内黄沙万里,无路可循,是一片荒�之地,被人们称为“死亡沙漠”。金湘长期在沙漠的边缘生活,对该地的风土人情、自然景观有浓厚的感情,《塔克拉玛干掠影》是一部反映金湘在新疆20年的生活,表达自身内心情感的大型乐曲。这部作品最初定稿于1985年5月,此曲最先是由《漠原》《漠楼》《漠舟》《漠洲》四个乐章构成,直到25年后,2010年作曲家再次翻出此作品,反复思索,想要更加突出“掠影”的意境,最终决定在突出四个主体乐章的基础上,加入了[影I][影II][影III][影IV],在作品当中起到了序奏、连接、尾声的功能,最终版本完成于2010年10月。本文的分析将针对第二乐章《漠楼》展开。一、《《塔曲》的创作背景金湘,1935年出生于江苏南京,自幼学习音乐。然而在1957年,他被扣上了“右派分子”的帽子,被下放到新疆劳动改造20年,但金湘勇于直面人生,奋发图强,他说道“以自觉的历史使命感为已任。无论条件怎样,血液中奔流着一种野性的、执劫的决心与力量"。”作曲家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生活20年,这里的风土人情、气候地貌、风俗文化,甚至语言、艺术等都熏陶着作曲家的灵魂,尤其是在当时那个艰苦的环境当中,当感到苦闷消极的时候他总是和沙漠对话,在潜移默化中与之产生了情感。所以当作曲家结束了劳动改造,回京开始恢复创作的时候,第一时间就想到这个题材,将自已对这片土地的所有感情都倾注到这部作品当中。在当地,一到夏季,夜里人们都投入到热闹的“麦西来普”中,大家席地而坐,围成一个圈,中间留出空地,男女相邀而舞,带着热情的“多郎木卡姆”的歌声,伴着铿有力、错落交替的手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