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与舞蹈Musicanddance57浅谈中国古典舞的审美特点及发展现状□孙心怡中国古典舞是集民族性、传统性、典范性于一体的艺术。它依托于中华传统文化,其审美特点富含中华传统文化,展现着中国古典艺术特有的魅力。中国古典舞重建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在不断完善,呈现出既古老又新颖的发展特性。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古典舞的审美特点以及发展现状,从中国古典舞的传承和借鉴、作品的创作与传播等方面,对中国古典舞未来的发展给出了一些观点和看法。一、中国古典舞概述“古典”一词是指古代传统文化中的一种正统与典范。古典舞是具有典范意义和独特风格的舞蹈样式。一个国家、民族、地区的政治风貌、地理环境、传统习俗、宗教思想等因素都会影响当地“古典舞”的风格形成。宋代之后,中国古典舞作为“大传统”文化的产物逐渐被传统戏曲吸收兼并。由于古代记录舞蹈的技术与形式匮乏,加之宋元时期的连年战乱,具有典范性的“经典作品”大量失传,中国的古典舞在此时开始逐步出现断层。当代中国古典舞是在吸收“戏曲”“太极”等姊妹艺术,融合“舞谱”“舞蹈画像”等历史资料的基础上,借鉴西方芭蕾舞的训练方式所形成的。尽管当代中国古典舞的概念颇受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古典舞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人审美意识结合的产物,是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的典范。二、中国古典舞的审美特点(一)技艺结合之美中国传统舞蹈在诞生之初,就已将技巧融于舞蹈之中。原始社会中“巫舞”的领头者“巫师”必须通过专业的训练,具备一定的技巧才能带领众人;汉代的“百戏”将武术、杂技、舞蹈等多种技艺融为一体;唐代宫廷的“胡旋舞”、民间“公孙大娘舞剑器”等皆可见技巧与舞蹈的结合。另外,业内还存在“‘舞’与‘武’同源”的说法,原始时期的古武舞“刑天舞干戚”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这一观点。技巧对于舞蹈艺术而言,既创造了“身体”的奇迹,又创造了“美”的奇迹。在古典舞中,技巧不单单是为了炫耀身体的极限性,更是塑造形象、表达情感、创造美感的重要辅助形式。“技”作为一种独特的动作语言,符合古典舞表演中“圆、曲、拧、倾”的身体运动规律及其独特的审美追求,如“翻身”“云门大卷”等。中国古典舞作品中“技术”的出现都是符合其“目的性”和“规律性”的,也就是既符合当时作品的语境又符合古典舞动作的规律。例如,《点绛唇》作品中女子以“元宝跳”的方式完成从凳子上站立到地面的衔接转换,既表达了女子思念未归丈夫的语境,也展示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