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2278449;81971627)作者单位:100029北京,中日友好临床医学研究所(王亮凯);100029北京,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呼吸和共病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呼吸疾病临床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呼吸病学研究院、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中心(张波);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张波)通信作者:张波,电子信箱:thyroidus@163.com平台化靶向微泡在超声分子成像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王亮凯张波摘要超声分子成像(ultrasoundmolecularimaging,UMI)是一种特异性的超声成像技术,可同时完成解剖和分子成像,在分子水平实现疾病的早期诊断、进展监测、治疗以及疗效评估。微泡(microbubbles,MBs)是最为常见的超声造影剂(ultrasoundcontrastagents,UCAs),在其表面连接特异性抗体或配体构建靶向微泡(targetedmicrobubbles,tMBs)可实现UMI。平台化靶向微泡(multitargetedmicrobubbles,MT_MBs)是一种专用于临床前研究中的商业化MBs,可在短时间内实现tMBs的构建,并规范化tMBs的制备过程和成像步骤。但是,目前人们对于MT_MBs知之甚少。因此,本文将对MT_MBs的成分、结构、特点、优势、UMI相关临床前研究中的应用现状以及不足之处进行综述,并对其未来的应用方向进行展望。关键词超声分子成像靶向微泡平台化靶向微泡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DOI10.11969/j.issn.1673-548X.2024.04.033超声是临床中广泛应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具有便捷、安全、可重复性高等优势,可在解剖层面对疾病进行诊断。然而,疾病发展的早期通常以细胞水平的表型变化为特征,这超出了常规超声的成像范畴[1]。为解决以上限制,研究者开发了多种可靶向特异性生物学标志物的功能化超声造影剂(ultrasoundcontrastagents,UCAs)实现了超声分子成像(ultrasoundmolec-ularimaging,UMI),以期通过无创、安全、便捷的成像手段在分子或细胞水平实现疾病进展过程的可视化[1,2]。MBs由脂质或蛋白质外壳包裹高分子量或低溶解度气体构成,是临床中应用最广泛的UCAs,其直径范围为1~10μm,主要用于评估器官或病灶的血流灌注[2,3]。在MBs表面连接抗体、多肽等特异性配体构建靶向微泡(targetedmicrobubbles,tMBs),可使其与目标生物学标志物相结合进而实现UMI。但在目前的临床前研究中,tMBs的制备及使用、动物准备及监测、超声设备参数设置以及数据采集均存在操作者依赖性,难以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重复性。为解决这一问题,UCAs制造公司研发出一种表面缀合链霉亲和素的商业化MBs,专用于临床前研究中tMBs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