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24No.5引言《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初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之一是使学生能够在语言学习中发展思维,在思维发展中推进语言学习(教育部2022)。同时,《课程标准》把思维品质列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思维品质指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反映学生在理解、分析、比较、推断、批判、评价、创造等方面的层次和水平;思维品质的提升有助于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对事物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教育部2022)。阅读是一种积极的信息加工过程,是大脑利用语言和非语言进行一系列复杂的思维活动,如推理、判断、分析、综合等的过程(瞿莉群2017)。克劳利和芒廷(Crawley&Mountain1995)基于布鲁姆(Bloom)的认知目标分类法,提出三个层次的阅读过程:字面阅读(literalreading)、解释性阅读(interpretivereading)和批判性阅读(criticalreading)(转引自林艳、郭强,2018)。字面阅读重在获取文本中的事实信息;解释性阅读重在应用所获取的文本信息;评判性阅读则是对文本的高层次理解,重在综合所学进行评价、分析和推理等。这三个层次的阅读共同构成了阅读过程的整体,也体现了阅读过程中思维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的过程。皮罗齐(Pirozzi2003)认为批判性阅读是对文本的高层次理解,它包括释义和评价、分辨重要和非重要信息、区分事实与观点、推断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言外之意、填补缺失的信息及得出合理的结论等技能。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是帮助学生形成高级思维能力,也就是批判性思维能力。因此,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文本为根据、以思维训练为主线,引导他们进行分析、判断及评价等,注重提升其批判性阅读能力。一、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课堂提问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手段。教师不仅要关注问题设计,即“问什么”,还应关注提问如何实施,即“怎么问”,以有效避免课堂上常见的“高问低答”和“一人应答”现象(何晓东、兰良平2019)。合理、有效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提升其思维能力。梁美珍、黄海丽、於晨等(2013)认为,在阅读过程中读者的思维是逐步发展的。较低层次的思维活动为较高层次的思维活动奠定基础,而较高层次的思维活动是形成并发展评判性思维的重要途径。梁美珍、黄海丽、於晨等(2013)按照布鲁姆的认知目标分类法,将阅读课中教师应提出的问题划分为三大类型:展示型问题、参阅型问题和评估型问题。展示型问题是文本理解的基础,参阅型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