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影像研究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4年1月第8卷第2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溶栓后出血性转化发生情况及其与灌注CT微血管通透性的关系李欣明,谭衍,陆弘盈,边远,蔡文强(通信作者)(贵港市人民医院脑血管病中心广西贵港537200)【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溶栓后出血性转化发生情况及其与灌注CT微血管通透性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5月期间于贵港市人民医院确诊为AIS并行静脉溶栓治疗的13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溶栓后7d内随访头颅CT结果,将其分为出血组(HT,30例)和未出血组(NHT,106例)两组,均行头颅CT检查,对病侧灌注CT的参数进行全面分析,探讨灌注CT微血管通透性与出血性转化的相关性。结果:HT组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低于NHT组,血管表面通透性(PS)高于NHT组(P<0.05);两组平均通过时间(MTT)及达峰时间(TTP)等参数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PS与出血性转化呈正相关(P<0.05)。结论:灌注CT微血管通透性与AIS患者溶栓后出血性转化存在关联,其中PS值对评估患者溶栓后出血性转化有着显著价值,可将其作为患者静脉溶栓的参考依据。【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出血性转化;灌注CT;微血管通透性【中图分类号】R44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3807(2024)02-0047-03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ischemicstroke,AIS)是当前发病率极高的脑血管疾病,静脉溶栓是其重要的治疗措施,可改善患者治疗结局,提高其生存率,挽救不可逆转的生存结局,然而溶栓治疗也存在显著弊端,其中出血性转化是其致命性并发症,发生率极高,占总病例数的4.5%~68.0%,其可导致患者病情迅速恶化,甚至死亡[1]。因此,患者早期开展静脉溶栓治疗的同时,要重点关注其出血性转化情况。以往不少学者研究了AIS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出血性转化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溶栓药物选择、溶栓时间、年龄、基础疾病、抗血小板药物使用、影像学评估等,其中部分指标的可靠性还有待验证[2-3]。且溶栓前通过单一指标对溶栓后出血性转化及预后加以预测,在国内尚无相关报道。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人员相继提出通过计算机断层扫描(CT),获取相关参数,对AIS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情况加以预测。由于出血性转化的发生是由于血脑屏障遭到破坏,使得渗透性增高,通过头颅CT灌注影像学(CT-perfusionimaging,CTP)扫描可反映梗死区的低灌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