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7·第37卷第2期2024年1月Vol.37No.2January2024艺术科技当今社会,随着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美育,由此对义务教育阶段美育的开展有了全新的阐释和要求。美育是我国素质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作为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更要加强美育,以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当前环境下的初中音乐课程对学生来说,已不仅仅在于简单的陶冶情操,还要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基于美育视野开展初中音乐课程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能力,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坚持以美育人,学生通过唱歌课、欣赏课等音乐课程的学习掌握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通过拓展延伸歌曲创编等环节加强对其创造力的培养,使学生通过音乐课程的学习,不仅可以丰富自身的音乐文化知识,还可以培养创造能力,发展思维,增强对音乐的感知力。1…美育思想溯源及音乐学科的基本属性自人类出现时就有了音乐,音乐教育也随之出现。夏商周时期,统治者重视音乐的教育作用,这个时期的音乐教育以为统治阶层服务为主要目的。直到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活跃,其中对音乐教育审美思想的论述,可以看作音乐教育走向系统和完整的开端。孔子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是最有影响力的音乐教育家。“仁”是儒家学派的核心思想,也是孔子音乐美学思想的核心和出发点。孔子最早关注到音乐教育的审美功能。《论语·泰伯》中提到,“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主张“以美导善”,通过音乐教育,实现“美”与“善”的统一,培养审美能力,陶冶审美情感,最终具备“仁义”思想[1]。孟子关于音乐美学的思想承接孔子,其提出“与民同乐”的主张,表明审美活动具有广泛的社会性。新民主主义时期,蔡元培先生提出“以美育代宗教”,后又提出“五育并重”“美育救国”等创见,认为“美育是自由的,宗教是强制的;美育是进步的,而宗教是保守的;美育是普及的,而宗教是有界的”。在蔡元培看来,美育对德育和智育的培养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美育是健全人格、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一步。他将美育定位为陶冶人性情、塑造人心灵的教育[2]。音乐学科具有人文性、审美性、实践性、创造性,这些特性通过教学活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在新课标中,“以审美为核心”这一教育理念,明确规定了中小学音乐课程的功能、性质、目标、方法等内美育视野下初中音乐课程教学策略探究王荣美(江苏师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