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2024·5技术推广·试验研究名言那脑袋里的智慧,就像打火石里的火花一样,不去打它是不肯出来的。——莎士比亚马铃薯16世纪末传入中国,在我国各个生态区域均有种植[1],现在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已跃居世界第一位。西南地区是仅次于北方一作区的中国第二大马铃薯生产区[2],马铃薯是西部主要农作物,拥有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3]。昭通市是云南省第二大马铃薯主产区,鲁甸县位于昭通市马铃薯主产区中心,发展水平与昭通市一致,落后于云南省平均发展水平,落后于周边的曲靖市、昆明市,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选育地方品种,引进品种一旦退化没有品种资源可更新换代。马铃薯产量不稳定,品种退化和马铃薯晚疫病是主要制约因素。低纬度高海拔的西南山区,马铃薯生育期间出现低温高湿的特殊气候,晚疫病暴发已成为第一大威胁,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最有效、最经济、最方便的途径。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基本情况试验安排在鲁甸县水磨镇铁厂社区,地块海拔2400m,东经103.39°、北纬27.23°。前茬小麦,土壤类型为灰泡土,耕整地方式为机耕。1.2参试品种参试品种(系)共13个,分别为云南省农业科学院提供的S14-1743、S13-601、D110,宣威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提供的宣薯187-3、宣薯164-2,曲靖市农业科学院提供的JS-03-6,会泽县农技推广中心提供的会薯25号,大理州农业科学推广研究院提供的凤薯72.14,丽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提供的12H15-1,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提供的中薯566、中薯653和昆明云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S05-1548,对照为合作88。1.3试验设计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共39个小区,每个小区种植60块种薯,小区面积11.2m2。采用2个双行区设计,行长4m、宽1.4m,每行种15塘,折合亩种植密度3570塘。重复间留1m宽走道。1.4栽培管理2022年4月7日终霜,3—6月雨水多,出苗整齐,前期长势好,但晚疫病发生早,中薯566、中薯563高感晚疫病,至6月底叶片全部枯死。7—8月遇高温干旱,薯块膨大受到一定影响。人工开沟播种,亩施底肥农家肥1000kg、普通过磷酸钙50kg、硫酸钾15kg、尿素10kg。中耕培土2次,防治晚疫病2次。2结果与分析2.1生育期试验于3月3日播种,4月21日开始出苗,5月4日苗齐,14d内出苗结束。生育期最长的是宣薯164-2为154d,较短的是中薯563和中薯566,分别为58d和64d。其余参试品种(系)均在100d以上(见表1)。2.2植株形态特征12H15-1茎秆紫色,S14-1743深紫色,中薯566、中薯563、凤薯72.14、JS-03-6、S0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