炫动漫文创教育—75—论缪篆古文字“活化”的文化背景李方重广西艺术学院摘要: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根脉,没有汉字,文化传承、国家统一都无法维系。缪篆起源于春秋战国,曾记载于“秦书八体”和“新莽六书”中,现已成为亟需保护的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是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研究缪篆古文字的历史渊源、文化价值和创新活化途径,可促进文明交的流和互鉴,推动民族的融合与发展。缪篆古文字的“活化”,核心是“传承”,重点是“应用”。缪篆古文字的活态化传承和社会化应用对增加民众文化认同感、向心力、自信力有促进作用,对增强民族凝聚力、引领力和创新力有启发意义。关键词:缪篆活化传承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在世界文明史上,古老的民族都因创造出文字而发展成为文化大国。如今,三大古国的文字与它们所代表的文明一起先后失传。唯有以甲骨文、金文、简牍文、缪篆等古文字为文脉的汉文字体系和中华文明,历经数千载生机盎然。古文字承载了中华民族及炎黄子孙的历史,具有强大的表意性、超方言性和跨时空性,被誉为中华文明的“基因”也被称作民族文化的“活化石”。文化关乎国本,国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始终把文化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他主持召开一系列重要会议,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做出一系列重要批示,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习总书记的文化思想指引方向、凝聚力量、内涵丰富,主要包括文化价值观、文化发展观和文化育人观。文化的发展首先要传承,传承的重点在于应用。东汉时期著名经学家、文学家许慎认为:“盖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表明了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主要标志,承载了文化的基因和民族的记忆。早在2021年11月24日,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国家语委、文化和旅游部、科技部、国家文物局、中国社会科学院、河南省人民政府联合发布“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总体规划。国家八部门将统筹协调工程实施,组织有关高校、研究机构和文博单位开展协同攻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