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作家选刊论“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设计杨晋琳(甘肃省天水市枣园巷小学,甘肃天水741000)摘要:“双减”政策的出台使我国的教育事业产生了许多新变化,为广大教师的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贯彻落实这一政策是义务教育阶段全体教师的责任与义务。习作是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个板块,分布在各个单元中。小学高年级学生处于即将升学的阶段,通过习作教学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格外重要。但是,当前一些小学生在完成习作任务时会出现一些问题,如素材积累不足、写作方式不当、观察意识不强等。为改变这种现状,笔者从四个方面出发,详细论述了“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的策略,并根据教学实际进行了反思和总结,希望为广大教师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A随着《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的发布,“减负增效”成为义务教育的重要目标。为此,语文教师在教学时不能仅仅以知识传授为主,也要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视为要务。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教师应突破传统单一化教学模式的限制,创新教学形式,广泛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教与学的“双向奔赴”。习作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比较重,考查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审美素养、想象思维等。若想在习作教学中实现“减负增效”的目标,教师应尝试将习作内容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帮助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中全面提升综合素质,进而使学生具备较高的写作素养,创作出优秀的文章。一、小学高年级学生在完成习作时常见的问题1.素材积累不足素材是学生写作的重要辅助。只有积累足够的素材,才具备写作的条件。在“双减”政策背景下,许多教师将工作重心置于减少学生的学习负担上。可是,如果学生不注重素材的积累,只会在写作时绞尽脑汁地凑字数,就算教师再怎么努力,他们依然会有很多负担。如果有足够的素材支撑,学生的创作便会变得轻松,写作效率也会更高。从现实情况来看,当前一些小学高年级学生并没有养成积累素材的习惯,在完成一些常见的命题作文时,经常会缺乏想象力与创造力,出现无话可说的情况。在写人时,他们往往会使用雷同或相似的素材,且情感表达过于刻意,写出的文章很难使他人共情。在写景时,由于语言匮乏,他们也难以将一处美景活灵活现地进行描绘。2.写作方式不当常见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