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卷第4期中国水运Vol.23No.42023年4月ChinaWaterTransportApril2023收稿日期:2023-01-03作者简介:赵占群(1991-),男,硕士,中铁西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工程师。江西地区花岗岩深厚风化土层滑坡变形破坏特征和成因机制分析赵占群1,高国朋2,黄永威1(1.中铁西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成都611731;2.中铁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成都610032)摘要:江西地区花岗岩分布十分广泛,且花岗岩风化土层较厚,厚度可达20m以上。风化土体结构较为松散,常为砂质粘土或粘质砂土,遇水易软化,强度降低,且江西降雨量丰富,故江西花岗岩地区地质灾害频发。文中以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某花岗岩深厚风化土层滑坡为研究对象,调查了滑坡的发育特征,包括边界特征、形态特征、物质组成特征和滑坡体规模,采用钻探+监测手段确定了滑带准确位置;总结了滑坡体的变形破坏特征,并对其成因机制进行了详细分析;结合治理效果和工程经济性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建议,对于类似滑坡的防治具有一定借鉴意义。关键词:花岗岩深厚风化土层滑坡;发育特征;滑带位置;成因机制;防治措施中图分类号:TU4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973(2023)04-0089-04引言江西地区花岗岩分布十分广泛,且花岗岩风化土层较厚,厚度可达二十米以上[1]。花岗岩风化土层呈较为松散的砂土状或亚砂土状,水稳定性极差,在外界因素诱发下容易发生滑坡。此类滑坡规模较大、滑带深度较深且不易确定准确位置,下滑推力较大,危害性大,后期治理难度大。因此,深入研究花岗岩深厚风化土层滑坡的形成机理,总结其发育特征、形成演化机制,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际意义。一、滑坡体发育特征滑坡共由3个滑坡区组成,其中Ⅰ区为强变形区,Ⅱ区为弱变形区,Ⅲ区为牵引蠕滑变形区。根据调查,Ⅰ区地形低洼,地下水相对丰富,为强变形区,房屋损坏现象严重,滑坡区下错裂缝主要出现在Ⅰ区梯田;Ⅱ区地势稍高,地下水位较深,变形相对较小,为弱变形区。目前Ⅲ区未出现明显变形迹象,但是Ⅰ区、Ⅱ区滑移,牵引Ⅲ区成为不稳定斜坡,在强降雨等不利条件下,发生滑坡的可能性较大。图1滑坡全景图2滑坡分区平面示意图1.边界特征根据现场调查,路堑前方居民房屋未见损坏迹象,地表位移监测结果显示该处稳定,无变形迹象;路堑内土体无隆起现象;故判断滑坡从路堑开挖坡脚剪出,前缘边界以S519省道路堑内侧坡脚为界。滑坡后缘边界以Ⅲ区后部拉张裂缝(LF08)为界,据现场详细调查,滑坡最远牵引到该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