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8比较借鉴基于幼儿身心协同适应的幼小衔接实践策略张静(莆田市秀屿区实验小学,福建莆田351146)【摘要】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过渡,旨在帮助孩子顺利适应小学生活并实现无缝衔接。为促进幼儿实现真正的身心协同适应衔接,教师要采取有效育人策略。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园本课程衔接,激发幼儿快乐向上的心态;户外运动衔接,增强儿童体能体魄;建构游戏衔接,提高幼儿创造实践能力;多元聚力衔接,培养幼儿乐于入学的心态。【关键词】身心协同;幼小衔接;衔接策略;多元聚力【中图分类号】G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24)04-0028-03【DOI】10.16550/j.cnki.issn.2095-9214.2024.04.0102021年3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此文件的出台与实施既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提供了依据,也为学前教育开展幼小衔接实践教学活动指明了方向。在新时期学前教育环境下,教师应以促进幼儿身心协同适应小学环境为导向,以培养和发展幼儿思维品质为驱动,协同各方可用力量,开展有质量、有内涵且充满趣味性的学前教育教学活动。一、园本课程衔接,激发幼儿快乐向上的心态在幼小衔接阶段,幼儿园领导及教师要为幼儿后期顺利进入小学做好准备,结合小学的课堂时间、生活环境、行为习惯等制订一套严谨科学的园本课程体系,使幼儿的生活作息、行为习惯等逐步适应小学生活,以免后期出现幼儿因不适应小学环境而厌学逃学的情况。第一,园本课程向小学靠拢。首先,园本课程的时间安排可以适度延长,更贴合小学课程的时间分配,促进幼儿更好地适应后期小学课堂教学生活。其次,围绕小学教材,为幼儿提供针对性绘本,增进幼儿对相关知识的理解,降低幼儿后期入学学习难度。最后,在园本课程体系中,适当地增加实践性探究活动、开放类益智活动以及交流类活动的比例,为学生拓展思维、提高人际沟通能力提供重要机会,促进幼儿的综合能力得到不断提升。第二,行为习惯向小学靠拢。幼儿在进入小学之后,需要独立学习、独立处理个人卫生上的事务,这就对其自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促进幼儿适应小学生活,教师应注重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首先,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幼儿纪律意识和自理能力,在班级内制订一套幼儿能够理解且可以做到的规则条例,比如上厕所排队、便后洗手、饭前洗手、独立整理个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