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构建习作课堂评价体系的理论依据(一)依据课程标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非常重视语文课程评价,专门在“课程实施”中列出“评价建议”。评价有终结性评价(也称总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也称过程性评价)之分,二者的区别在于:终结性评价关注的是学习结果,这样的评价有利于对教学活动作出总结性的结论。比如,在写作时,教师给学生的习作评优秀、良好、合格的等级,或者在习作后面写上一段评语,这就是对写作结果的评价。又如,一学期结束时,拿张卷子对学生进行测试,根据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进行研判,也评优秀、良好、合格的等级,这是对学生一个阶段以来的学习结果的检验。而形成性评价关注的则是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反馈,这样的评价有利于及时改进教与学的活动。比如,在习作过程中,教师运用一些评价手段和评价工具,对写作态度、写作方法、写作能力等进行即时评价,从而及时调整和改进教与学的活动,培养正确的写作态度、科学的写作方法,提高写作能力,这就是形成性评价。(二)依据形成性评价理论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认为,形成性评价就是为了确定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了让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而即时、频繁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学习的态度、知识的理解、方法的掌握等)进行互动式的评价。迪伦·威廉在《融于教学的形成性评价》中指出,所有的教学都可以归结为三个关键过程(要去哪里、当前在哪里、如何去那里)和三种参与者角色(教师、同伴、学习者)。形成性评价理论的核心观念就是:教学应当适应学习者的需求。二、构建习作课堂评价体系的具体内容笔者以形成性评价理论为基础,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研制科学合理的习作课堂评价标准,同时以个案研究为基础,探索“教—学—评”一体化的习作课堂学习评价范式,将研制的评价标准在课堂实践中进行检验,并不断调适和完善,致力于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和习作教学课堂效率的提高。(一)明确教学目标研制评价标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使学生知道“去哪里”“我现在在哪里”“怎么去”。“去哪里”即教学目标,就是要到达的目的地;“我现在在哪里”即评价,相当于导航;“怎么去”即教学过程,就是交通工具。当上述三者相互匹配时,也就是达到了“教—学—评”一致性,这是实现一体化的前提。因此,清晰的教学目标就是“教—学—评”一致性的基础,只有当“教学、学习、评价”三者共享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