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教育数字化助力区域教研共同体建设的创新路径●文张煜张梦瑶作为中国基础教育的独特经验,教研一直在提升我国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教育已经步入数字化时代,教育的观念、模式、方法都在经历深刻变革,教师参与感、获得感有所提高的同时,各类新型教研组织模式层出不穷,但仍然面临着实效性不足、参与主动性不够、创新性不强等供需失衡相关问题。尽管各种教研组织模式因为地域、学科以及教师专业化程度等存在差异,但其主要构成却大同小异。本文从教研主体、教研内容、教研资源、教研过程、教研评价五个方面探索教育数字化助力区域教研共同体建设的创新路径。一、数字化助力教研主体多元化参与教育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教师作为课堂的重要实施者,理应成为教研活动的主体之一。但长久以来,权威专家在传统教研中牢牢把握住话语权,教师主体逐渐边缘化、配角化,参与教研活动的主观能动性被大大削弱。而46治理STRATEGY教师参与教研47EDUCATIONTODAYSeptember2023今日教育教育数字化背景下的教研更多依赖互联网技术进行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具有显著的“去中心化”特点,强调平等交流、互动沟通,建构出一种更扁平的交互关系。由此,跨区域、跨时空的教研活动成为可能,形式变得更加多样,参与主体也更加多元。一方面,扩大覆盖面,增加主体数。借助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在内的专业教研网络平台搭建在线教研社区、网络名师工作室在内的专业教研空间,依托微信公众号、微信朋友圈、小红书、直播平台等社会化自媒体搭建移动交互空间,引导教研主体完成单一授课备课角色向课程设计者、研修互助者、诊断分析师等角色的转变,同时链接专家学者、职前教师、社会人士等以不同角色参与其中,形成教研共同体。另一方面,培养共同愿景,营造协同生态。不断开拓网络教研新路径,通过专题培训、在线课程、线下实践为一体的系统化课程,聚集各类需求一致的教研参与者,并通过培养共同愿景来增强教研共同体内部联结;与企业合作,引入新兴技术,以支撑各类网络教研活动的持续性开展,最终构建起立体多元的教研结构生态,形成一种自由民主的教研文化氛围。二、数字化助力教研内容综合化创新传统教研主要围绕日常教学问题展开,学科知识、教法教材或其他教学主题成为分析研讨的主要话题,内容相对理论化,形式也比较单一,主要依托学校以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进行。尽管流程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