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向美而生——记浏阳市艺术学校校长杨科荣■尹京兰对于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孟子曰:充实之谓美。柏拉图认为,美具有引人向善的作用和力量。古今中外,许多青年用行动证明:奋斗的人生最美丽。的确,美能给人以正能量,能获得很多人的认可和赞同。而在今天的主人公杨科荣心中,教育就应该向美而生。教育的美是什么样的?他有着自己的理解。数学之美,美在教学有方选择了教师就选择了坚守,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漫长的育人之旅。1998年,改革开放正如火如荼推进,经济建设浪潮铺天盖地,在当时,教师并不是大多数人选择的热门职业,而出身农家的杨科荣,大学毕业后毅然决然选择成为一名数学教师。至今,从教25年即扎根数学课堂25年,哪怕当了校长,管理事务繁忙,他仍坚持一周9节课“满格”运行。“校长应姓‘教’,不能脱离教学一线,不上课就像学校的局外人!”杨科荣说道。因此,他深谙学生学习的难点与痛点。“数学让我痛不欲生!”有一个男生曾夸张地说。要帮助学生学好数学并非一件简单的事,尤其是面对这个入学成绩垫底,甚至有着诸多不良习惯的男生。杨科荣在课堂上坚持细讲、慢讲、讲清、讲透、练熟、练精,并且采取篮球比赛的“人盯人”战术,每天都要与这个学生聊一聊,给他讲数学家华罗庚、陈景润的故事,指导他尝试自我管理,直至他燃起对数学学习的热情与信心:“原来数学充满了魅力!”来到浏阳市艺术学校后,他深知艺校的学生以艺术专业发展为重心,且与其他科目相比,数学课堂因过于抽象、逻辑性强而显得枯燥乏味,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不大。因此,他十分重视引入生活中的场景,关联学生的先验知识。“某种绿茶用85℃的水冲泡,等到茶叶的温度降到50℃时,才能得到最好的风味。若在20℃室温下冲泡,要放多长时间才能获得最佳风味?”在所创的生活化问题情境中,杨科荣带领学生探究数学模型。课堂上,他创设情境、分层教学,他旁征博引、诙谐幽默,把握教学节奏的快与慢,其富有变化的语言、生动的教态、和谐的教学氛围组合成独特的教学风格,让数学走进学生的心灵。“这个公式太美了!”“杨老师讲起数学来太酷啦!”学生在他的数学课上,发现了数学的美和奥妙。阅读之美,美在书香满园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从教学一线到管理岗位,从农村高中到城区学校,杨科荣成功“转型”的秘诀,即阅读。在教育的旅途中,阅读似那一轮月,照得他满怀冰雪。幼时,他在旧书摊上尽情选购心爱的图书。翻开|特写|58一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