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24No.4策略与方法引言《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了英语课程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相互渗透,融合互动,协同发展。为此,英语教师需要秉持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迁移中创新的学习理念,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多感官参与的语言实践活动,让他们在丰富的情境中,围绕主题意义,通过感知、模仿、观察、思考、交流和展示等活动,感受学习英语的乐趣。学生围绕真实情境和真实问题,激活已知,参与到一系列相互关联、循环递进的语言学习和运用活动中(教育部2022)。目前,部分英语课堂教学还停留在传统阶段,其中不少教师仍然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过于强调语法和词汇的学习,而忽视了单元活动的重要性,未能充分认识到实践活动在语言学习中的价值。这种教学方式导致课堂成为教师单方面的知识输出,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容易产生兴趣不足,甚至不愿意学习的情况。若能够将项目化学习的方法引入英语课堂,并结合实际生活设计相关活动,学生就能以更高的积极性参与学习。项目化的学习内容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学思结合,学用结合,学创结合,运用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形成正确的态度和价值判断(教育部2022)。一、项目化学习(一)项目化学习的概念及发展项目化学习(Project-basedLearning,简称PBL)通过学习学科或跨学科的核心知识或主题,深入、持续地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进行自主或合作学习,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构建知识框架,培养核心素养。项目化学习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经验,使其自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制作项目、呈现结果。在此过程中,学生发挥主体作用,教师体现引领作用。项目化学习这一概念最早由杜威(Dewey)的做中学(learningbydoing)转化而来,他认为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成为学习过程的中心。克伯屈(Kilpatrick)发展了杜威的理论并提出了项目化学习(夏雪梅2021)。勒格特科和托马斯(Legutke&Thomas1991)强调项目应该是以学习者和任务为中心的学习模式。项目活动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批判性思维进行合作学习、自我研修等,要求他们对感兴趣的主题发表意见,提出问题,评估结果,发展理论,使用在真实且有意义的生活中获得的技能,并要求他们以创造性的方式解答问题(Katz&Chard2000)。随后,斯托勒(Stoller2006)、萨德洛(Sadlo2007)、格兰特(Grant2011)、奥斯曼(Osman2013)丰富和发展了项目化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