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卷第10期2023年10月CURRICULUM,TEACHINGMATERIALANDMETHODVol.43,No.10October,2023教师教育教师反思的三重境界李长吉,张晓君摘要:教师是反思性存在,教师反思在教师生涯中不可或缺。教师反思有三重境界:教学反思作为职业境界,促进教师的职业发展;实践反思作为事业境界,拓展教师的实践空间;解放反思作为志业境界,促进教师的自我解放。这三重境界共同作用于教师的个体生命中,做好每个境界的反思工作并突破相应的阻碍,积极努力地向更高境界迈进。这是教师发展的必由之路。关键词:教师反思;教学反思;实践反思;解放反思中图分类号:G4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0186(2023)10013909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国家一般项目“中国古代教师立德树人的思想与行为研究”(BOA200051)。作者简介:李长吉,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昆明650500);张晓君,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研究生(昆明650500)。无论作为“人”的教师还是作为“教师”的人,教师都是反思性存在。作为“人”的教师,借助反思,可以摆脱纯粹本能、欲望和情绪的控制,走出德勒兹所谓的“空洞的重复”,可以调控自己当下行为,设计与谋划未来行动,减少盲目性、随意性的行动。作为“教师”的人,唯有在反思中不断地生成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并提升反思境界,才能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一、教师反思:三重境界的划分依据教师反思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发轫于雅斯贝尔斯所谓的“轴心时代”。在中国,教师反思主要参照曾子“吾日三省吾身”中的“为人、处事、为学”三个维度与韩愈为师标准中的“传道、授业、解惑”三个层次;在西方,教师反思主要借鉴亚里士多德划分的“理论、实践、技术”三种活动类型。古代中西方教师的杰出代表孔子和苏格拉底所提出的启发教学与“产婆术”都蕴含着教师反思的三个层次。从教学活动层面看,两位圣贤都采用师生问答的方式展开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追求真理,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从教育实践层面看,两位圣贤都积极作为、身体力行,孜孜不倦地开展教育实践,重视教育的情境性、复杂性,因材施教;从人的解放层面看,两位圣贤都提倡平等对话,鼓励学生质疑,在师生互动中共同成长。20世纪,德国学者哈贝马斯认真分析了人类的认知旨趣,将其分为技术性旨趣、实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