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学研究001音乐与表演|MUSIC&PERFORMANCE2023_04美育问题在音乐教育领域热议不断,在音乐美学论坛上讨论这个问题,却有其不一般的深意。角色和音乐,处在美育的两端,而且属于两个相距较远的学科,似乎八竿子打不着。角色概念源于戏剧,而后被用于社会学并进入教育的视野,其根植于艺术而回归艺术教育,本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音乐之于美育更是如此。但为什么角色和音乐会给人那种相距甚远的感觉甚至少被提及呢?我们通常将美育理解成审美教育,讨论的是一种审美修养,也许正是因此认识,觉得美育与角色的关系不大。然而正如有学者认为我们不能简单地将美育等同于审美教育那样a[1],美育不仅包含审美部分,还包含育人部分,如无后者,蔡元培的“美育代宗教”观点则无法释义。当然,这一概念辨析“官司”不是本文讨论的重点。此处要说明的仅是,正因为音乐美育包含了育人部分,“角色”于其中,自然兹事体大。一、角色是美育的出发点也是美育的归属教育的根本目标之一是“个体的全面发展”,美育在其中承担着不可或缺的重任,这是大家都认可的基本事实。然而如何考察“个体”却是一个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b在人类社会中,“个体”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存在。尽管荀子说“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2],既指出了人与万物的联系,也指出了人之所以为人的关键是“群”,却没有说人是如何“群”的。先不说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中所言的人类由“想象共同体”(ImaginedCommunities)[3]而存在,单就这一存在需要分工,有分工也就有了角色,角色概念也就随之带出。角色是什么?角色理论的代表人物彼德尔(B.J.Biddle)是这么理解的:角色是指个体在社会交往中承担的某种行为或行动期望和规范的身份。在社会交往中,个体承担的角色通常与社会地位、职业等相关,而这些角色又受到社会对角色的期望和规范的塑造,进而影响个体的行为、情感和认知等方面。[4]当然更早的论述还有拉尔夫·林顿(RalphLinton)、欧文·戈夫曼(ErvingGofman)等人。林顿认为“角色是在任何特定场合作为文化构成部分提供给行为者的一组规范”。[5]戈夫曼则认为: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在与他人互动时会扮演不同的角色,这些角色是根据特定的社会情境和互动环境而变化的。[6]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承担着不同角色,这些角色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