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绿色智能转型示范矿井——江苏徐矿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张双楼煤矿江苏徐矿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张双楼煤矿是江苏省属国有企业徐州矿务集团有限公司在江苏本部唯一的生产矿井,坐落在徐州市沛县安国镇境内。矿井于1979年1月开工建设,1986年12月建成投产,年生产能力为180万吨,剩余服务年限30余年。张双楼煤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能源安全新战略,围绕“是矿不像矿、产煤不见煤、采煤不用煤”的思路,制定下发《矿井绿色转型发展实施意见》,以“江苏省煤炭碳中和工程研究中心”为载体,以“低碳+智能”为推动力,强势打造“智能+N”绿色转型发展示范矿井,实施了“减碳、低碳、负碳、捕碳”四大绿色工程。在减碳方面,围绕煤炭开采过程的低碳节能,大力提升矿井智能化水平,建成智能采煤、智能机电、智能防冲等系统,实现了减人提效的目的。通过变频化改造降低能耗,煤炭生产单耗下降了15%,年节能约1500万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1.45万吨。实施矿井水综合利用工程,将井下涌水作为生产作业、防尘用水使用,代替地面水源井取水,每年节约用水180余万吨。在低碳方面,实施煤炭提质降碳工程,矿井每年180万吨原煤全部进行精煤洗选,提高了煤炭燃烧利用效率,降低了燃煤污染物排放,高标准建设智能储煤棚,实现了煤炭的生产、储存、装车、运输等全过程绿色智能管控,做到了“采煤不见煤”。洗选后的矸石不落地直接送往砖厂,做到煤副产品的综合利用。在负碳方面,大力建设和使用清洁能源,按照能建尽建的原则,系统摸排可利用的光伏资源,投入3000余万元建设装机总容量5.8兆瓦的光伏项目,截至2023年8月上旬光伏项目累计发电量超过200万千瓦时。大力开发利用深井热能资源,提取矿井水中的热量,满足全矿供暖和洗浴需要,年节约1.5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2.75万吨。在捕碳方面,积极与地方政府合作,对采煤塌陷区进行生态修复,建设安国湖国家级湿地公园,将采煤塌陷区变为绿水青山,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根据安国湿地类型、建设时间与气候指数综合分析显示,每公顷湿地年固碳量可达到5.1吨,目前安国湖湿地经治理面积391公顷,年固碳量约2000吨。近年来,张双楼煤矿立足新发展阶段,理清新发展思路,践行新发展理念,顺利通过了国家一级安全生产标准化矿井验收,建成了全国冲击地压防治示范矿井及全国智能化示范矿井,成为徐矿集团转型发展的中坚力量和重要支柱。矿井先后获得全国煤炭工业“双十佳”煤矿、煤炭工业两化融合示范煤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