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建筑材料圆园23援11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22YFC3803404);北京节能减排与城乡可持续发展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资助项目收稿日期:2023-08-29作者简介:江静,女,1998年生,硕士研究生,E-mail:jinbqcl@163.com。通讯作者:李飞,教授,E-mail:lifei@bucea.edu.cn。近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持续推进,城镇化率已达到64.7%[1],大规模的建设导致巨大的原材料消耗和大量的建筑垃圾产生。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供的测算数据[2],目前我国城市建筑垃圾年产生量超过20亿t,资源化利用率低于40%。大多数建筑垃圾的处理方式仍是直接填埋,不仅污染大气、破坏地表植被,还占用了大量的土地,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因此,在当前资源与环境的双重压力下,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有望形成新的节能低碳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已有学者围绕建筑垃圾的回收效益和环境影响方面开展了相关研究。Borghi等[3]基于生命周期分析方法(LCA方法),通过设置不同情景,研究建筑垃圾管理系统的回收潜力。Peng等[4]研究量化回收建筑垃圾的隐含碳减排效益,并建立动态模型预测2060年的减碳潜力。Butera等[5]研究了建筑垃圾在道路施工中应用所带来的潜在环境影响。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避免了填埋和土地占用造成的环境负担,同时替代原生建材减少能源的消耗和解决砂石的资源短缺的问题[6]。王波[7]基于LCA方法对比了建筑垃圾直接填埋和资源化处置2种情况的环境影响,表明了资源化处置带来的良好经济效益,又大幅减少环境负荷。Zhang等[8]利用物质流分析(MFA)和LCA方法相结合的方式,验证了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是土地占用减少的驱动因素,使用再生骨料替代天然骨料,是未来应对建筑垃圾激增问题的潜在方向。因此,有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减碳效益分析江静,李飞,张政,周理安(北京节能减排与城乡可持续发展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北京建筑大学,北京100044)摘要:为科学量化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减碳效益,运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选取直接填埋为基准线,构建原料和废弃物运输、再生骨料生产以及废弃物填埋等阶段的碳排放计算方法,建立碳减排核算框架,并以北京某典型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厂为例,测算并分析碳减排实施路径。研究结果表明:案例中每综合利用1亿t建筑垃圾可减少CO2排放量约130.2万t。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生命周期中,减排量受运输距离和资源化率的影响。当运输距离增加到60km,电力运输车相较于柴油运输车减排量下降速率慢11.7%;当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