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课改教研┆教研园地高中思辨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教学策略曹梅英(上杭县第二中学,福建上杭364200)【摘要】材料作文是当前高中写作教学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命题形式,其侧重考查学生的审题立意能力。为此,围绕材料作文如何开展思辨性教学,以达到提升学生审题立意能力的目标进行探讨,并结合教学经验提出相关策略。具体策略包括:以问题意识为起点,引导学生在多维度比较中权衡、选择观点,形成对事物的客观认识;结合多类型材料,帮助学生掌握总结梳理的方法;借助思辨性思维的关键要素明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结合隐含前提和时代背景进行准确立意。【关键词】高中语文;材料作文;思辨性;审题立意【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24)05-0155-03【DOI】10.16550/j.cnki.issn.2095-9214.2024.05.047新课改在我国实行以后,过去高考中的命题类作文逐步被材料作文所替代。材料作文与命题类作文的要求有所不同,即:命题类作文有很大的局限性,要求考生在一定情景下思考;材料类作文范围就宽泛得多,学生需要根据所给出的材料,自己选择话题与角度,唯一的要求就是不能抄袭和套作,只能原创写作。为此,如何围绕材料作文开展思辨性教学,进而提高学生审题立意能力,成为一线教师共同关注的教育议题。本文将结合实践教学心得,针对高中思辨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教学进行研讨,希望为相关从业者提供借鉴。一、权衡思辨,解读分析部分学生在筛选和解读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时经常会遇到一些困难,其实这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学生的自主分析和思维能力不足。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必须侧重学生的自主分析能力,以问题意识为起点,引导学生在多维度比较中权衡、选择观点,形成对事物的客观认识,准确立意。(一)问题意识从字面上看,问题意识即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意识,是从质疑和思考衍生出的一种主动察觉能力,通过观察、认识和判断事物产生了认知上的矛盾,于是进行了一系列的深思熟虑后,对于问题有了更加积极的探索欲。这种心态会驱赶与问题意识相对的惰性意识,是十分有助于学生成长发展的一种能力。纵观近些年的高考思辨性材料作文,考查的侧重点均是学生对一些带有争议性和矛盾性内容的理性思考,要求学生能够在深入剖析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独到的看法和见解。但很多学生也恰恰是因为缺乏问题意识,所以对于材料的解读只能够停留在表面。例如,在2021年的全国高考甲卷中,材料内容讲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带领全国人民进行的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