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4核心素养┆学生发展培养小学生数学眼光的策略李肖(南京市江宁区陶吴中心小学,江苏南京211100)【摘要】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在培养学生眼光的过程中普遍面临培养方向不明确、培养方法不奏效、培养过程缺乏力度等现实困境。鉴于此,教师应采取以目标为引领、以活动为载体、以评价为推手的教学策略,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数学眼光,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让学生用新眼光、新视角观察多姿多彩的现实世界,从而有新的发现。【关键词】小学生;数学眼光;目标引领;活动载体;评价推手【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24)05-0064-03【DOI】10.16550/j.cnki.issn.2095-9214.2024.05.020《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将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界定为“三会”,其中包含“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眼光是新课标背景下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应然之举。然而,小学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数学眼光的过程中,面临培养方向不明确、培养方法不奏效、培养过程缺乏力度的现实困境。鉴于此,教师应在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教学评价中凸显关于培养学生数学眼光的内容。一、以目标为引领,使培养方向更明确高效的课堂离不开清晰的教学目标,有效的作业离不开明确的作业目标。高效课堂、有效作业是培养学生数学眼光的主要场域。因此,教师应以教学目标、作业目标为引领,培养学生的数学眼光。(一)以教学目标为引领教学目标是课堂中师生共同努力的方向,是教学的行动指南。为了更好地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向、引领作用,使培养学生数学眼光的目标更加明确、清晰,教师应在教学目标中渗透关于学生数学眼光培养的内容。以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升和毫升”这部分内容为例,教师在深入挖掘本课时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将本课时教学目标确定如下:(1)能够在制作容器、向容器注水的过程中,理解、掌握“容量”的概念,逐步形成空间观念;(2)能够认识一毫升、一升的实际意义,逐步形成关于毫升、升等容积单位的量感;(3)能够体会采用统一容量单位的必要性,能够用字母L、mL表示升和毫升,以此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4)能够在操作过程中,创造性地解决关于容量、容积的问题,强化自身的创新意识;(5)能够进一步增强自身关于空间大小的量化观念,发展自身的几何直观能力。从上面的教学案例来看,教师在第一项教学目标中融入了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内容,在第二项教学目标中融入了培养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