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与饲料2024年第5期牛出败病的诊断与防治王敏1,郑强1,何健1,梁旭亮21.甘肃省泾川县畜牧兽医中心汭丰工作站,甘肃泾川744300;2.泾川县首燕牧业养殖有限公司,甘肃泾川744300摘要牛出败病又称牛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病牛精神沉郁,反应迟钝,喜卧,鼻镜干燥,流浆液性、黏液性鼻液,后期呈脓性,眼结膜潮红,流泪。该病病情急,死亡率高,一旦发病,将会造成重大养殖经济损失。目前,牛出败病以防控为主,治疗为辅,治疗主要采用抗生素,如氧氟沙星、恩诺沙星,缓解牛全身性症状,预防该病需要从卫生清洁、饲养密度、疫苗接种等方面入手,降低牛出败病的发病率。关键词牛出败病;症状表现;诊断;防治牛出败病又称为牛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患病牛卧地不起,表现高热和肺炎、咽喉水肿,精神萎靡,鼻流清涕,呼吸困难,腹部肿胀,粪便中混有血液等症状。根据临床症状,可将牛出败分为败血型、水肿型和肺炎型,但大多表现为混合型。由于牛吃了被污染的饲料和饮水,或吸入含病菌的飞沫尘埃而传染,也可经外伤、昆虫叮咬等引起传染。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当气温变化大、阴湿寒冷时最易发生。当牛受冷、过度疲劳、长途运输或饥饿等情况下可能致病。该病发病急、病程短、病死率高,一旦发病,给养殖户带来的损失较大。1病原特征1.1病原形态特征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多杀性巴氏杆菌,可以发现细菌整体的形态呈短杆状或球杆状,无芽孢与鞭毛。但如果是新分离的多杀性巴氏杆菌强毒菌株,可以观察到有荚膜存在,这些荚膜是一种黏液样物质,与菌株本身有明显的边界感。荚膜表面潮湿,带有一定的光泽。随着多杀性巴氏杆菌培养代数增加,荚膜逐渐消失,毒性减弱。1.2病原培养生化特征多杀性巴氏杆菌对培养条件有着严格的要求,适宜培养基应带有血清或者绵羊血,适宜培养温度37℃,培养时间18~24h。在绵羊血平板培养基上,培养的菌落没有溶血现象,但菌落单个存在,整体较小。在麦康凯平板上培养多杀性巴氏杆菌,不见菌落生长。在5%血清的营养肉汤固体平板培养多杀性巴氏杆菌,可形成水滴样菌落,菌落颜色为灰白色,边缘整齐[1]。从生化特性来看,多杀性巴氏杆菌对很多碳水化合物均具有发酵的作用,常见的有果糖、葡萄糖、甘露糖、半乳糖等,巴氏杆菌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试验呈阳性,产酸,不会产生气体。多杀性巴氏杆菌对半乳糖醇不会产生发酵作用。收稿日期:2024-01-10基金项目:平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