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新世纪,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快人力资源强国建设,我国自2001年就启动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伴随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数字时代的到来,课程改革迭代发展,2017年新一轮课程改革自高中阶段开始,2022年在义务教育阶段全面铺开。新世纪的课程改革,总的趋势是由学科本位转向以人为本,由以教为主走向以学为中心,更加关注对学生在真实生活、特定情境中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小学语文导读法(以下简称“导读法”)是我国当代教育家靳家彦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融理论与方法为一体的语文教育流派,它以素质教育思想和语文教育改革思维为基,在新世纪课改的浪潮中得到创新与发展。以课改视野审视导读法,既要探寻其内在学理,又要借助其破解新一轮课改中的难点、堵点。一、导读法之本从表面上看,导读法指向的是教学方式,实际上,靳老师非常重视语文学科的性质与语文课程的育人目标。1.导读法要贯彻“语思统一”的原则导读法坚持十六字原则,即“语思统一,口书并重,内外相通,以读为本”,首要的原则是“语思统一”。语文学科与思维、思想密不可分,“思想是思维的内容,思维的结果。思维是思想的形式,思想的过程”[1]。学生的阅读是通过语言文字,经过思维加工获取作者表达的思想,而口语交际与习作是通过思维形成思想,并借助语言有逻辑地表达。在靳老师看来,导读法必须贯彻“语思统一”的原则,一定要抓住语言这个核心,实现“语言文字的训练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语言文字的训练与思维能力训练相统一”[2]。靳老师的教学始终能基于文本的特点,以语言为核,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思想教育。在执教《一定要争气》一课时,靳老师没有通过气氛渲染或激情演讲对学生进行“一定要争气”的思想教育,也没有让学生自己联系生活实际去感悟童第周的努力勤奋、自信不服输的精神,而是以导的方式让学生走进语言文字,抓住文中的关键词“才”“或”“再三请求”“勉强同意”等,从读中悟出作者的思想逻辑,获得思想教育。靳老师多次强调,语文课要“务本”,要知道自己该干什么。[3]他说语文教学中常常出现忘掉根本任务是指导学生学习语言的情况,出现以对语言文字所负载的思想内容的学习代替学生对语言本体的学习,以对语言材料的全面分析练习代替学生对语言材料的感受和领悟,以对篇章结构内部关系的详尽剖析代替学生对语言本身的深入领会,以语言课改视野下靳家彦小学语文导读法的学理探寻与实践意蕴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