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2024年3月(总第260期)英语广场副文本研究对中译外翻译能力培养的启示——以《许渊冲英译毛泽东诗词》副文本为例□李静陈尧作者简介:李静,武汉科技大学。研究方向:翻译学研究。陈尧,博士,武汉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研究和翻译学研究。收稿日期:2023-8-19[摘要]本文按照副文本的表现形式,将《许渊冲英译毛泽东诗词》副文本分成三个部分:译者序、注释和其他(封面、出版者的话等)。通过研究发现,译者许渊冲在副文本中展现了诸多杰出的翻译能力,包括双语能力、策略能力、翻译知识能力、语言外能力以及良好的翻译职业道德。副文本不仅为翻译课堂提供了大量立体、生动的案例,还为翻译理论研究带来了新视角。因此,将副文本研究引入教学课堂能够为中译外翻译能力的培养提供有益的启示。[关键词]翻译能力;副文本;中译外人才;许渊冲[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6167(2024)08-0089-041研究背景当前,中国正在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在这一过程中,如何出色地完成对外译介工作、讲好中国故事,培养中译外人才的翻译能力,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吴赟(2015)认为,“一个合格的中译外翻译人才应该具备的是多模块、多要素的翻译能力与知识体系。”任文等(2022)认为,“多语翻译人才和具有国际传播能力的中译外人才培养要有顶层设计,要结合社会和市场的需求,各校应考虑分类培养。”随着研究视野的拓展,译作的副文本开始引起翻译研究者的重视。副文本具有丰富的教学价值,将副文本研究引入教学课堂能够为传统的翻译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法国文学理论家Genette(1997)提出,“副文本”指的是“在正文本和读者之间起协调作用的、用于展示作品的一切语言和非语言材料”。根据副文本与文本的空间位置关系,Genette将副文本大致分为两类:内副文本(péritexte)和外副文本(épitexte)。内副文本是文本内部所呈现的信息,包括封面、标题、序跋、内标题、注释等;外副文本是独立于文本之外,却与之密切相关的外部信息,包括公开外副文本和私有外副文本。副文本有效地扩大了文本的外延,可以为翻译教学提供大量的翻译案例,有助于学生全面、立体地了解翻译职业以及译者的动机和思想,促进自身翻译能力和专业素养的提升。2从许译副文本研究译者翻译能力2015年,许渊冲出版了《许渊冲英译毛泽东诗词》,该作品受到海内外读者的广泛好评,并于2020年再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