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稿日期:2024-01-27作者简介:范红发(1998—)ꎬ男ꎬ重庆云阳人ꎬ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ꎬ研究方向为中西美学思想比较、现象学美学ꎮ«林泉高致»新释:基于梅洛-庞蒂的知觉概念范红发(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ꎬ昆明650500)摘要:在«林泉高致»中ꎬ作画时的画意、观山水(画)方法、以及对山水的绘画表达都可以被理解为一个知觉问题ꎮ画意作为“虚静之心”的另一表述ꎬ它与经过现象学还原后的知觉主体相似ꎬ作画时的画意与观画时的联觉都是知觉的ꎮ在观山水(画)时ꎬ“观”具体表现为身体经验、动态知觉以及对空间的知觉ꎮ在作画时ꎬ画家绘出的是自身混沌的、真实的知觉体验ꎮ以上三点皆能够基于梅洛-庞蒂的知觉概念来阐释ꎮ关键词:林泉高致ꎻ郭熙ꎻ梅洛-庞蒂ꎻ知觉中图分类号:J0-0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8008(2024)02-0080-05郭熙的«林泉高致»以“三远法”而闻名ꎬ此法对中国山水画的影响颇为深远ꎬ也是郭熙画论的要旨ꎮ除了对山水特征的描绘之外ꎬ郭熙也阐述了观山水(画)的方法、表达山水的法门以及画山水时的状态(画意)ꎮ它们作为观山水与画山水的具体方法并非是相互分隔的ꎬ相反它们存在着共性ꎬ即可以被统一到梅洛-庞蒂的“知觉”(perception)概念中ꎮ在知觉的概念之下ꎬ«林泉高致»中的诸多绘画方法就可以被结合到一起并获得新的阐释ꎮ一、画意与知觉何谓画意?在«林泉高致画意»中ꎬ郭熙曾言:“人须养得胸中宽快ꎬ意思悦适ꎬ如所谓易直子谅ꎬ油然之心生不觉见之于笔下ꎮ”[1]57即是说ꎬ当画家处于胸中宽快且心意情趣愉悦之时ꎬ便可以自由顺畅地用笔来表达ꎮ郭熙如此形容画意是起于«庄子田子方»中那位“解衣般礴”的画家ꎬ他被宋元君称之为“真画者”[2]349ꎬ此乃画意的实际体现ꎮ郭熙基于画意列出了一些反例ꎬ比如“积惰气而强之者”“积昏气而汩之者”“以轻心挑之者”[1]25ꎬ以及“其意烦体悖ꎬ拙鲁闷嘿之人”“率意触情ꎬ草草便得”[1]59ꎮ这些例子说明ꎬ若画家心思杂陈、神形不佳ꎬ便无法“万虑消沉”ꎬ不能全神贯注ꎬ有损于绘画ꎮ(一)“虚静”:知觉与画意的发生何以拥有画意?徐复观曾在«中国艺术精神»中提到:“能万虑消沉ꎬ然后能‘胸中宽快’ꎻ宽快即‘虚静’的另一表诠”[3]251ꎬ所以在此便可以说画意萌生于“虚静之心”ꎮ“虚静之心”包含了“心斋”和“坐忘”两个部分ꎮ在«庄子人间世»中以“若一志”“听之以气”“唯道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