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卷第5期教师教育学报2023年9月Vol.10No.5JournalofTeacherEducationSep.,2023DOI:10.13718/j.cnki.jsjy.2023.05.014教师应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国际经验与启示刘取芝(河海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中心,江苏南京210098)摘要:21世纪以来,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各界的持续关注。但是,教师应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所起的作用尚未得到足够重视,相关研究还需继续探索。梳理国外相关文献,研究认为:学校教师和专业的心理卫生工作者应该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完整的、连续的学校心理健康服务;教师要在心理健康问题早期识别和心理健康服务资源介绍,以及通过专业的心理卫生工作者指导或根据实操手册在教学、互动或第二课堂活动中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支持和干预等方面发挥作用。为充分发挥教师应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作用,各国普遍在教师职业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心理健康教育具体要求,同时还要求开展教师心理健康素养系统化教育培训。从国际相关研究实践中得到启发:首先,要打造教师有效应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前临床研究—临床研究—实施研究”系统;其次,要建立包含任课教师、班主任或高校辅导员、学校专业的心理卫生工作者在内的学校心理健康分工合作工作机制;最后,要构建针对各类教师的标准化心理健康素养培训体系。关键词:心理健康问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素养;心理干预;教师中图分类号:G4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8129(2023)05-0121-08基金项目:江苏省2023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基于家校合作的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干预体系建构及效果研究”(2023SJSZ0030),项目负责人:刘取芝。作者简介:刘取芝,法学博士,河海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中心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近年来,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和精神障碍疾病得到世界各国广泛关注。据报道,英国3至17岁的儿童与青少年中,有7.1%的人群正在经历焦虑问题,7.4%的人群正在经历行为问题,3.2%的人群正在经历抑郁症[1];澳大利亚16至24岁年龄段中,焦虑和抑郁障碍的患病率分别为15%和6%[2];美国6至17岁年龄段中,有7.5%的人群在过去半年内因情绪和行为问题而使用药物[3]。由于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普遍认为学校具有提供心理健康服务的独特优势。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中,除了有专业的心理卫生工作者,可以提供专业服务,还有另一个重要主体———教师。教师在提供非正式心理健康服务过程中居于中心位置,与学校专业的心理卫生工作者是合作关系[4]。为了解国外教师应对学生心理健康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