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期*本文系山西省教学改革项目“地方师范院校卓越小学全科教师培养体系的建构研究”(项目编号:J2022105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作者简介:常英华(1979-),女,山西太原人,晋中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系讲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研究。建设教育强国是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教育教学改革、教师队伍建设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内容,时代的发展要求教师的专业成长亦须与时俱进。教学反思既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又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当前谋求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日益受到重视。华东师范大学熊传武教授认为,反思是行为主体从旁观者的视角,以批判的眼光审视自己的行为和情境的能力。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全面发展的过程,因为当教师全面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时,他会从教学主体、教学目的和教学工具等方面,从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等环节获得体验,全环节、全方位使自己变得更加成熟起来[1]。教学反思能力是教师专业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教学反思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叶澜教授在《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一书中指出,系统化、经常化的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基础。在教师的职业生涯中,需要从教学到职业等各方面有意识地进行系统的、持续的反思评价,并在此基础上给予调整和改进[2]。所以,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感知、体验、思考,进而发现问题并进行调节,以达到良好教学效果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目的的过程。(一)教学反思有助于促进教师专业知识的增长教师专业知识水平的高低影响着教师的教学反思行为。教师入职之前在师范院校习得的大多是理论的、抽象的知识,只有将这些理论且抽象的知识运用在讲台上,才能够将其转变为教师真正的专业知识。同时,教师在教师教育职前教育阶段学习的知识又是有限的,这使得教师不可能在教育教学生活中如鱼得水,教师的成长需要不断涉猎更多、更丰富的专业知识。如此,教师专业知识的转化和增长必然需要教学反思。究其实质,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身教学活动的反观,是一种主体驱动性活动与主动的思维过程。教师在反观自身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必须突破自身经验的局限,在现有知识水平的基础上不断补充教育教学以及自己所学专业的理论和方法论知识,掌握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与学科专家对话、与教师同行对话、与听课学生对话,以挑剔的眼光审视自身的教学实践。从这个角度上讲,教学反思本身也是教师自身自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