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卷第9期2023年9月CURRICULUM,TEACHINGMATERIALANDMETHODVol.43,No.9September,2023学科研究教材插图的叙事功能研究———以小学《道德与法治》中年段教材为例王迪,高德胜摘要:对教材插图的专业使用作出学术阐释与说明,充分发挥教材插图的功能,在教育学生的同时引领公众对图像的正确认知,是图像时代十分迫切的任务。从教育专业的视角出发,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插图作为教材的基本材料,与文字一样,也承担着生活叙事的功能。具体到中年段的教材,叙事语境之外的图片发挥着装饰的作用;而在图片与文字共同构成的生活事件的语境内,图片在叙事内容的表征、解释和组织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插图表现出强烈的叙事自觉,而在教材的修订中,可以从增强图片的审美自觉、提高图片选用的道德意识、考虑图文的组织形式三个方面来优化图片的选择和编排。关键词:统编三科教材;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插图;叙事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0186(2023)09008409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根本问题的理论反思”(22JJD880025)。作者简介:王迪,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博士生(上海200062);高德胜,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200062)。①本文所使用的“图像时代”一词来自阿莱斯·艾尔雅维茨(AlesErjavec)的著作《图像时代》。作者认为出于对现代社会的大众媒体的关注,许多理论家在描述现代或者后现代社会时,都赞成这样一种观点:“无论我们喜欢与否,我们自身在当今都已处于视觉(visuality)成为社会现实主导形式的社会”。(具体参见艾尔雅维茨.图像时代[M].胡菊兰,张云鹏,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5.)。公众对教材插图问题的激烈讨论体现出图像时代①对教育的巨大挑战:一方面是教科书自身对图像时代的适应与迟滞;另一方面是公众的图像思维对教科书所进行的新审视。黛布雷(Debray)用书写、印刷和视听这三种媒体形式来说明人类社会的变化,并对三种媒体形式所代表的文化之间的关系作出了温和的解释:一种文化没有必要取代另一种文化,它能够做的是对另一种文化的补充。[1]然而,麦克卢汉(McLu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