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医药前沿2024年3月第14卷第9期临床护理分级护理在耳源性眩晕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门凤芳(利津县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山东东营257400)【摘要】目的:探讨分级护理干预对于耳源性眩晕症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0月利津县中心医院确诊为耳源性眩晕症的37例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分级护理干预,统计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患者护理前后病情程度、心理状态及遵医行为等情况的变化。结果:37例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100.00%;37例患者的遵医行为优良率为97.30%;护理后,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患者的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高于护理前,前庭症状指数(VSI)、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均低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耳源性眩晕症患者采用分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促进其病情康复,提升其遵医行为与护理满意度,并可改善其负性情绪。【关键词】耳源性眩晕症;分级护理干预;满意度【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24)09-0070-03耳源性眩晕是由于前庭迷路感受器异常从而诱发的眩晕症状,患者常见临床表现为耳鸣、发作性眩晕,还伴有听力减退的情况,重症患者还可出现恶心、呕吐、出汗、乏力、面色苍白等迷走神经刺激症状。患者在病情发作时会自觉物体旋转抑或自身强烈旋转,在患者行走过程中比较容易产生偏斜、倾倒[1]。诱发耳源性眩晕的常见病因有梅尼埃病、耳石症、迷路炎及前庭神经元炎等[2]。此类疾病的发生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均构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且在患病过程中患者比较容易出现跌倒等意外事件,影响其身心健康。有研究表明,对于耳源性眩晕患者积极做好护理服务工作则是缓解其临床症状、促进其病情及早康复的重要手段[3]。分级护理干预旨在依据患者的疾病特点对其进行分级,并采取更具针对性和目的性的护理服务,有助于护理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护理质量和效率的提升[4]。本文旨在探讨分级护理在耳源性眩晕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0月利津县中心医院确诊为耳源性眩晕症的37例患者。其中男20例,女17例;年龄21~72岁,平均(45.62±5.31)岁;病程1个月~5年,平均(2.24±0.63)年;体质量指数16.22~33.58kg/m2,平均(23.31±3.64)kg/m2。该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要求。纳入标准:(1)符合耳源性眩晕症的疾病判定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