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对于英语学习来说,学生不应将学习内容局限于课内材料,而要适当展开课外视听、阅读、信息收集等活动,在参与课外学习活动中有所收益,并提升课内学习深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探索搭建课内教学与课外指导之间的桥梁的方法,帮助学生打破课内与课外学习活动的壁垒,使他们参与更多课内外有意义的信息输入与输出活动,推动其全面发展。一、小学英语课内外融合的意义从字面意义分析,课内外融合指将课内和课外结合在一起,强调教师在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期间,既要避免他们纯粹围绕教材展开课内学习,又要避免其课外拓展活动脱离教材内容。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开展课内外融合活动,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具体表现如下:(一)借“课外之‘石’”,提“课内之效”保障学生取得理想的课内学习效果是发展其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前提。过于枯燥、沉闷的课堂氛围往往会导致学生课内学习效果不佳(刘菊华2022)。小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新奇的事物,教师可以借助一些有趣的教学元素调动其学习兴趣。很多课外资源具有内容简单、新奇有趣和生活性强等特点,可以迅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他们有效理解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因此,通过开展课内外融合教学活动,教师可以更多地帮助学生有效展开课内学习活动,提升其课内学习效果。(二)课内“悟方法”,课外“谋发展”大量的语言输入和语言输出活动是帮助学生提升英语素养的重要途径。同时,在学习课外知识期间,学生能够有效开阔自己的人文视野,发展自己的道德修养(何正福2022)。因此,适度引导学生展开课外学习活动对其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在进行课外学习活动期间,学生经常会遇到不懂得收集信息、难以掌握分析文章和视听内容的方法等问题,影响了课外学习效果。通过引入课内外融合教学活动,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基于课内学习期间掌握的学习与思考的方法开展课外学习活动,促使他们在课外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好的发展。二、小学英语课内外融合的实践策略(一)以课外活动为引,突出课内学习活动之趣所谓“万事贵乎始”,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课内学习活动期间,需要调动其学习兴趣(杨怡2020)。因此,在课前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适当引入课外活动,使学生感受新课学习活动的乐趣。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先播放与学生生活相关的真实录像或卡通视频,再与他们共同归纳视频主题,最后将视频主题作为讨论话题,与学生展开互动,融入新课相关的课外活动,激活其好奇心,从而自然地引入新课内容,突出课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