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传统人物画叙事性理论叙事在传统绘画中是生成图像认知的重要形式,指的是在绘画作品中表达故事的性质。表达故事不一定要像连环画一样通过连续的画面去呈现,静止的单独画面也具有叙事性。最初的中国传统人物画凭借特殊的叙事性被赋予了教化功能,通过记载故事潜移默化地传达礼仪道德知识,这是传统人物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原因之一。传统人物画的叙事性最早可追溯到汉代的画像石,以东汉晚期的武梁祠为例,共计8名烈女、17名孝子义士、2位名臣和6个刺客,通过叙事性表现祭祀、教化等礼仪功能。唐朝关于人物画的研究著作以及学术成果较多,诞生了众多优秀的传世名画,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中国传统人物画的发展。唐代著名画家兼绘画理论家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提出:“记传所以叙其事,不能载其容;赋颂有以咏其美,不能备其象。图画之制,所以兼之也。”其中的“叙其事”是针对绘画范畴而言的,指的是绘画作品具备表达故事的“叙事性”[1]。因此,本文以唐代人物画中的仕女图这一大类别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从绘画叙事性角度分析其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1.1…按形式分为独幅绘画和连续绘画中国传统人物画一般分为独幅绘画和连续绘画两大类别[2]。艺术家常选择故事情节最精彩或至关重要的一幕去表现独幅绘画的叙事性。随着魏晋南北朝时期卷轴画工艺日益成熟,精美柔细的丝绢更便于画家细致描绘人物内心活动和神态,因此人物画得以迅速发展。唐朝宫廷画师阎立本创作的《步辇图》就属于独幅叙事,纪实描绘出贞观十四年松赞干布派遣使者到长安拜见唐太宗迎娶文成公主入藏的画面,主要突出了主宾之间的关系。连续绘画所表现的空间和时间都相对自由,画家可以在一张画纸上表现众多故事情节,甚至可以记录整件事情发展的全过程。例如《韩熙载夜宴图》就记录了韩府宴请宾客的整个过程,从琵琶演奏到欢送宾客,整幅画卷由五个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的场景组成,每个场景自然巧妙地用家具、屏风隔开。1.2…叙事性绘画视觉表达三要素1.2.1内容题材叙事性绘画的核心内容是其题材,即画作的核心主题或主题范畴,主要涉及画面的视觉元素,包括画面主题人物、其他人物、重要道具以及叙事情节的表现方式。画面中包含的视觉元素越充分,其叙事性就越强。以周昉的《簪花仕女图》为例,画面中穿着精美的6个仕女,有的手握拂尘,有的手捏红花,有的手持绢扇,通过各种唐代物品元素去体现唐代仕女赏从中国传统人物画叙事性角度解析唐代仕女图王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