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4·文艺教研1美学、体验美学与美育1.1美学与体验美学概述西方美学的出现,可以追溯到柏拉图所在时期;而中国对美学也有相关记载,如王阳明对审美境界的追求。无论选择什么样的艺术形式作为载体,艺术家的创作都和他本身的生命体验有着很深的联系。1750年,哲学家亚历山大·戈特利布·鲍姆嘉通首次提出“美学”这一概念,并将其称为“Aesthetic”。其认为,美学既是思辨的学科,又是感性的学科,是研究人与世界审美关系的学科。体验美学作为美学的一个分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体验美学中的“体验”一词泛指艺术创作者结合自身经历,不断感受和体悟生活,从而发现其价值和意义。1.2美学与美育的区别美学和美育在实践活动中可谓密不可分。美育(aesthetic…education)既可以理解为审美教育,又可以理解为美感教育,是以开发人的审美情感为指归的教育。根据发生的场所类别,美育可以划分为学校美育、家庭美育和社会美育三种。在某种意义上,美学是美育的理论基础,其能为美育的发展提供不竭动力,使美育得到升华[1]。2校园体验美学元素梳理早在100年前,中国近代教育家、“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蔡元培先生就提出了“中国教育要以美育代宗教”。不难理解,宗教是有一定局限性的,而美育是广泛自由的。2.1校园美学发展现状校园美育的发展长期以来依托学校,根据学校的教育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审美教育活动。校园美育致力于传授美学知识,培养审美观念,以及提升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但是长期以来,我国以学校为本位的美育中,存在定位不明确、功能不断弱化、前沿美术资源更新慢等现实问题。在此背景下,提高美育在教育中的地位显得尤为重要。2019年3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强调加强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改变学校美育薄弱的现状。其旨在以终为始,陶冶审美情感,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培养“五育并举”的新时代好少年,使之成为堪当时代大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2美术课堂:营造教学区美育展境2022年《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出台,新课标中不再单列美术和音乐等学科,而是对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影视五个学科进行一体化设计。这一举措使得校园各处有美的体现,美育在学校日常教育中的地位得以显著提升。2.2.1让美术作品“占领”校园白墙在审美情趣成为核心素养的当下,学校不再简单基于体验美学的校园美学育人元素创生路径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