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8教育新论┆教育视野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的幼儿早期阅读教学何祥苗(长江大学文理学院,湖北荆州434020)【摘要】具身认知的兴起源于对“身心二元论”的反抗,随着具身认知研究范围逐渐扩大并渗透到教育领域,其对学习者学习与成长的影响备受关注。同时,随着课程教学改革的落实,幼儿教育教学的人文性特点逐渐得到重视。为此,从幼儿早期阅读教学实际出发,以具身认知的观点作为分析幼儿语言发展的理论依据,指出幼儿早期阅读教育活动的实施应关注幼儿的多种感官体验,注重阅读情境创设和情感投入,关注幼儿在早期阅读活动中的表现,加强互动,给予幼儿身体自由与思维自由。【关键词】具身认知;幼儿;早期阅读;感官体验;情境创设;情感【中图分类号】G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24)05-0018-03【DOI】10.16550/j.cnki.issn.2095-9214.2024.05.006在传统教育中,“身心二元论”一直影响着人的认知方式和教育方式。按照传统认知主义对认识的理解,认识的本质特性是思维,这种思维方式排斥身体参与、体验教学认识的过程。20世纪80年代以来,认知科学经历从“离身认知”向“具身认知”的转变,具身认知的观点认为学习是全身心参与的过程,而不是传统认知观中“脖子以上的学习”。全身心的学习意味着整个身体投入到学习中。根据幼儿观察学习与模仿学习为主的学习特点,幼儿需要运用听觉和视觉来获得知识,在此过程中其身体的其他部分如触觉、味觉等也是幼儿获得知识与经验的来源。法国哲学家莫里斯·梅洛-庞蒂在《知觉现象学》一书中就强调身体应是学习的主体,强调身体对心智塑造的作用;美国教育家杜威的“从做中学”更是要求幼儿身体力行,在亲身经历中获取知识。这些教育观点正是具身认知理论基础的体现。因此,在幼儿早期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将幼儿的身体充分调动起来,将“脖子以上的学习”发展迁移为全身心融合的学习。国内外相关研究表明,早期阅读活动有助于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词汇量的增加,并且早期阅读能力的发展和幼儿今后的学习情况密切相关。在幼儿早期阅读教学实践中,幼儿的学习与成长不仅仅体现为其思维认知的发展,且与幼儿的身体经验也密切相关。走访调查发现,教师时常要求幼儿端坐在小桌旁,并且伴随着“小手背后,小脚并齐,小眼睛看老师,小嘴巴不说话”等类似的教导语言,使得幼儿在教师权威下变得“听话乖巧”。这些教育教学过程过于强调幼儿从思维认知上对启蒙知识的理解,忽略了幼儿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