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艺术研究从信息论的角度出发,艺术的震撼性效果涉及感官、心灵、肢体的三重体验。“一是诉诸感官,让人们接触到新鲜而强烈的刺激;二是诉诸心灵,通过展示匪夷所思的因果联系打破人们的心理定式;三是诉诸肢体,让艺术活动给参与者带来非同寻常的反馈。”[1]在当下的技术环境中,作为媒介的身体已重新进入当代艺术。“媒介既可以是物质性的,也可以是符号性的,人使用和创生了媒介,同时又注定要被他所应用的、经历的、共生的媒介所建构。”[2]互动装置艺术以沉浸性、交互性等特质不断刷新审美体验,带来了交互艺术的延异。在互动装置中,身体的媒介化为新媒体艺术带来崭新的艺术语言。探讨身体媒介运用有利于深化互动装置艺术的体系建构,深入发掘其艺术价值。1…“媒介是人的延伸”:具身化的媒介语言新媒体艺术家吴珏辉通过对人机关系与身体媒介的透视,实现了艺术与技术的巧妙结合。吴珏辉活跃于国内外新媒体艺术创作领域,他的作品形式涉及装置、影像及剧场。2009年至2017年,吴珏辉先后完成了“器官计划”“脑洞计划”等系列互动装置。吴珏辉的互动装置艺术作品构建了以感官体验为核心的媒介语言与人机共生的媒介环境,反映出契合后人类境遇的人机合一审美取向。他的互动装置艺术作品紧密围绕媒介技术对人的改造,强调具身参与和心理层面的人机交互。具体而言,吴珏辉的互动装置艺术作品建构了媒介技术下的感官错位、感官漫游与感官交换。1.1…感官错位:对抗式的媒介现实与客观现实当人将原生器官的感官信道交由机器接管时,感官错位便应运而生。从麦克卢汉的“媒介是人的延伸”“媒介即讯息”到媒介环境学派的“媒介即环境”,媒介现实与客观现实的差异性始终昭然。吴珏辉的互动装置将两种真实的不同一性放大,由此实现了感官错位。在“器官计划”系列作品的《USB器官》中,吴珏辉设置了“器官退化”的假想。他将科技视为攻击人体感官的外来基因,并将人的感官信道置换为USB接口。《USB器官》在外观上是一个带有多个USB接口的可穿戴头盔,头盔的外部配有外接摄像头、麦克风,内部为接通外部信号的视频眼镜与扬声器。参与者佩戴上头盔后,头盔内的视频与音频会覆盖原生信道,使媒介现实接替真实环境。二者之间的5秒延时使媒介现实与客观现实之间形成了“时差”,人的身体活在当下,但视觉与听觉感官停留在互动装置艺术的身体媒介运用研究——以吴珏辉作品为例刘琦(南京艺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13)摘要:目的:信息技术与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