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esteachers@163.comTel:027-87158992ENGLISHSQUARE收稿日期:2023-5-17[摘要]翻译教学中的教师理论素养直接关涉学生的翻译技能培养和翻译价值观的树立。作为翻译教学主体的教师应具备良好的翻译理论基础,并能够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积极发挥理论的自觉性。翻译教师应充分认识到翻译理论的功能性,在翻译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翻译教学模式的创新,并充分利用翻译课程的特点,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翻译教学,将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关键词]翻译教学;翻译理论;教师理论观[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6167(2024)02-0112-04作者简介:刘深强,淮阴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译者行为批评、典籍翻译。翻译课程教学中的教师理论观反思□刘深强1背景“翻译的教学”作为一个通用术语,由“大学翻译教学”和“专业翻译教学”组成(罗选民,2002)。本文所讨论的翻译教学既包括大学公共英语中的翻译教学,也包括英语专业的翻译教学,聚焦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过程。翻译教学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翻译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和翻译能力,即“教授如何去获得最好的译文”(林璋,1997;庄智象,2007)。教学主体对翻译本质的认知是达成教学目的的前提。而教学主体作为能动的社会意识体,其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受到本身既有知识体系、价值观等因素的制约。作为教学主体之一的教师要具有能动的历史观,不断地更新已有的知识结构以适应翻译学科的发展。在教学互动中,翻译教师能动性的发挥在于其能够意识到教学系统中存在的不足,发现教学系统中存在的固有问题,如“翻译教学缺乏整体的规划设计”“传统的大学翻译教学方法片面强调翻译知识”“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囿于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效果不明显”等(罗选民,2002;刘晓民等,2013)。翻译教师应将翻译理论知识与教学经验相结合以应对翻译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本文从翻译教师的理论素养出发,着重探讨翻译教师这一群体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系统的理论反思的必要性,以期优化翻译教学模式,为大学翻译教研提供有益的启示。2翻译教师的理论素养意识与教学反思翻译教师的理论素养与教学实践相辅相成,是一种良性的互动关系。教师对翻译属性和翻译功能的认知能够为翻译教学提供有效的指导,对翻译实践经验有矫正功能,同时翻译教学与实践中所获得的经验又有助于教师深化对翻译理论的理解,这一循环过程有利于大学翻译教学模式的建构。翻译教师创...